盛夏时节,走进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牛家坊村,青砖黛瓦的民宿错落分布,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里游客络绎不绝,好吃街上的特色美食香气四溢,哈哈乐园里孩童的欢笑声此起彼伏……这个曾以“班子软、没产业”闻名的村庄,如今已蜕变为全国文明村,成为我市乡村文明建设的鲜活样本。
“过去村里闲散人员多,土地撂荒严重,村民大多靠天吃饭。”回忆起多年前的光景,牛家坊村党支部书记何政感慨道。面对困境,村干部带领党员群众代表四处考察学习,最终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作为突破口。
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牛家坊村抢抓机遇,流转闲置土地、引进社会资本,相继建成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好吃街、哈哈乐园等文旅项目。“起初大家都不信村里能发展旅游业,是村干部带头建民宿、采摘园,才让大家有了信心。”村民牛晓梅说。
节假日时,走进牛家坊村的吴吃堡城,品尝吴忠特色早茶的游客排成长龙。“这里既能体验乡村旅游文化,又能享受吴忠美食,周末带孩子来特别合适。”来自银川的游客李女士说。如今,牛家坊村已形成“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支持农户改造69家家访式民宿、8家农家乐,打造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全产业链。2024年,牛家坊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77万元,旅游业产值达1.8亿元,吸引游客约200万人次,3700余名村民在文旅产业链中找到致富路。
物质丰盈了,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村民们的更高追求。傍晚时分,牛家坊村的广场上十分热闹,一场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正在上演。小品《彩礼风波》引得观众阵阵笑声,快板《文明新风尚》让村民听得津津有味。
过去,牛家坊村红白事攀比成风,彩礼高、宴席贵,许多家庭不堪重负。为此,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新修订村规民约,明确婚丧嫁娶标准,并积极发挥乡村大舞台的文化传承和浸润作用,通过文艺演出、道德讲堂等形式宣传新风尚。2024年累计举办活动64场,不断擦亮了文明乡村的“底色”。“这样的演出既接地气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爱看。”村民王花说。
自治区农民丰收节、吴忠市早茶文化美食节、“从利通出发”越野文化活动……近年来,牛家坊村承办的自治区级、市级大型活动接连不断,为产业发展、文化培育注入持续活力。“这些活动不仅为我们村带来了人气,更让村民有了精气神。村里不仅环境美了、产业旺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何政说。
从“后进村”到“明星村”,牛家坊村的蝶变之路,是党建引领、能人带动、产业支撑、文化铸魂的生动实践。“我们将以此为新起点,带领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完善村规民约,提升乡村文化内涵,发展生态旅游,推进产业与文明融合发展,推动牛家坊村更好、更快发展,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何政说。
见习记者:锁冰心 李金汰
编辑:王艳蕊 校对:马宝勤
审校:何磊
审核:毛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