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不仅干净整洁,还能分类投放垃圾,垃圾车每天定时来收,咱们农村也过上了和城里一样的‘时髦’生活。”8月4日,在吴忠市利通区郭家桥乡杨家岔村,村民马春辉笑着说起村里的新变化。
今年以来,利通区持续推进垃圾分类体系建设,从城区延伸到乡村,从试点探索走向全面覆盖。结合城区与农村实际,利通区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投放和收运模式。城区实行“定时定点、撤桶并点”模式,打造金星镇公园世家、上桥镇东景嘉园等5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配备分类收集房2座、分类收集箱16个,通过“物业管理+党员带头+居民自治”的共管机制,激发居民参与积极性。
“依托‘美丽村庄’建设,推行‘撤箱入户、上门分类收集’模式,打造古城镇左营村、东塔寺乡二道桥村等62个垃圾分类示范村,累计发放户用分类垃圾桶2.1万余个,配备电动垃圾分类收集车46台、袋装垃圾收集车4台,实现垃圾分类‘户户到、日产清、定向运’。”利通区城乡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主任杨晓军说。
利通区还同步推进“两网融合”工作,加快构建生活垃圾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深度融合的新格局。一方面,引进资源垃圾回收企业,建成资源垃圾分拣站10座,推行扫码下单、定点投放等灵活回收模式,打通“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对接再生资源利用企业,打造“互联网+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完善分拣、运输、处置全流程机制。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资源垃圾分拣站27座,累计回收资源垃圾250余吨,城乡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率持续提升。
为保障垃圾分类与城乡环卫工作落实见效,利通区建立健全“发现—通报—整改—问责”闭环机制,依托“五级网格化”督导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常态化巡查网络。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划片包干”的动态监管机制,全天候、无缝隙巡查垃圾投放、分类准确率、保洁质量等情况,推动垃圾治理常态化、制度化。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分类设施、优化收运体系、强化宣传引导,推动更多群众从‘要我分类’转变为‘我要分类’,把垃圾分类的小切口做成人居环境改善的大文章,让绿色、整洁、有序的生活方式成为城乡常态。”杨晓军说。
记者:马一萍 通讯员:郭雨芃
见习编辑:高亚萍 校对:马宝勤
审校:何磊
审核:马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