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利通区:破除“彩礼困局” 文明蔚然成风

8月26日,在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白寺滩村的葡萄园里,村民赵玉英正在和儿媳一起有说有笑地摘葡萄。谈及儿子的婚事,赵玉英满是感慨。去年儿子成婚,儿媳家未索要一分彩礼,这让她心中那桩曾如巨石般的“甜蜜负担”瞬间消散。

“亲家如此通情达理,我们心里暖乎乎的。”她说。没了沉重的彩礼压力,小两口轻装上阵,将积蓄投入到葡萄产业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未来充满希望。“这不仅省了钱,更让两亲家关系更密切了。”赵玉英的话语中满是欣慰。

几年前,利通区出台了移风易俗“利八条”,明确八个方面的倡导与约束,东塔寺乡积极响应,将这些倡导融入《村规民约》,让村民在婚丧嫁娶等事宜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该乡精心制作56户“低彩礼”“零彩礼示范户事迹的图文展板,在各村集中展示,发挥榜样力量;还推出一系列激励政策,为低彩礼”“零彩礼家庭提供民宿体验券、就餐优惠等,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这股“零彩礼”“低彩礼”的“清新之风”,也吹向了利通区高闸镇。在该镇韩桥村,提起闫军,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去年,闫军不仅“低彩礼”嫁女,还额外准备了一笔创业基金,作为小两口新生活的起步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带头践行文明新风尚。”闫军语气坚定地说,“彩礼虽然低了,但我们对孩子的支持一点不能少。让他们轻装上阵去奋斗,这才是真为他们好。”

闫军的开明之举,不仅给了女儿、女婿一份更有意义的新婚礼物,也在乡邻心间悄悄播下了新风尚的种子。一场“低彩礼”婚礼,俨然成了高闸村移风易俗的暖心范本。

8月26日,在高闸镇高闸村,还未踏进村民任保洪家,耳边就传来了一阵欢声笑语。一支由村干部和村民组成的“新红娘”志愿服务队,正在对上个月刚娶儿媳妇的任保洪夫妇进行上门回访。在高闸村,“新红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人,而是婚恋新风的引导员。“我们推行‘事前介入+事后回访’的全流程服务模式。在婚前,志愿者会上门走访、贴心沟通,不仅讲解政策,还会推荐简约文明的婚礼方式。”服务队成员余治芳介绍道,遇到特别守旧的家庭,“新红娘”们还会启动“一对一”结对机制,反复沟通、耐心引导,直到新人家庭卸下心理包袱。

事前谈心、婚后回访,她们用拉家常的方式,把“高彩礼的危害、新观念的好处,一点点揉进现实案例里。“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但一点一点做,就会有成效。”高闸村党支部书记扈银芳说。她带领“新红娘”们定期入户,不搞形式、不摆架子,带着宣传册、满怀真情地与村民交流,“就是要让大家从心底觉得,结婚,不是为了彩礼,是为了幸福。”

据了解,今年高闸镇结婚登记的47对新人中,“低彩礼”家庭41户,“零彩礼”家庭5户,平均彩礼金额已降至6.1万元。

如今的利通区,喜事新办、彩礼“减负的新风,正悄然浸润着千家万户。自去年5月以来,利通区891对新婚夫妻中,“零彩礼”72对,“低彩礼”543对。移风易俗不再是纸上的条文,而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

见习记者:锁冰心 周志敏 李金汰

编辑:马静雪 校对:邵玉璐

审校:何磊

审核:马中雪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