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泵站“大变身” 农田“喝饱水”

近日,走进位于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的红寺堡扬水管理处新圈泵站,眼前几座崭新的厂房格外引人注目。步入主厂房内,机械轰鸣声震耳欲聋,5组由水泵和电机组成的机组正在有序地运作着,工作人员来回穿行,仔细查看机器数据,认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

新圈泵站始建于2001年10月,作为红寺堡区扬水工程新圈支线泵站,其灌区面积达四万两千余亩,为红寺堡区5个行政村的一万四千多名群众提供农业用水保障。

“新圈泵站建设年代久远,厂房和设备老化严重,既达不到安全标准要求,灌溉能力也大打折扣。每到7月、8月用水高峰期,用水矛盾较为突出。”红寺堡扬水管理处新圈泵站站长肖杨回忆道。

2024年,总投资达6.23亿元的红寺堡扬水支干渠支泵站改造工程开始实施,主要对红寺堡扬水支线新圈、新庄集、海子塘三个系统的五座泵站进行更新改造,涉及机电设备、供电设施、相关通信及自动化和基础设施,并砌护支干渠17.1公里、支渠44.6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自动化改造工程等,有效改善原有泵站基础设施和机电设备老化严重、部分渠道出现岸坡滑塌、建筑物损毁等问题,为改善灌区条件、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筑牢坚实基础。

“泵站改造后,厂房、基础设施以及机电设备老化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肖杨介绍道,改造后的泵站上水能力显著提升,设计流量从原来的0.88立方米每秒提高到1.37立方米每秒,灌溉能力大幅提升。自今年4月春灌以来,新圈灌区四万两千余亩土地未出现受旱情况,赢得了灌区群众的广泛称赞。

在新圈泵站灌区的农田里,绿油油的玉米苗一眼望不到头,辣椒和黄瓜等农作物也长势喜人。走进泵站2号分水口,红寺堡区大河乡红崖村村民何发江正在一旁的玉米地里劳作。何发江今年种植了三千多亩地,涵盖玉米、黄花、苜蓿等多种农作物。谈及新圈泵站的改造,他脸上洋溢着喜悦:“今年泵站改造完成后,供水充足又稳定,玉米长势特别好,预计每亩地能产1800斤玉米。去年玉米只能灌溉两次水,产量参差不齐,有的亩产1000斤,有的只有700到800斤。泵站改造后,我们的粮食收成有了保障。”

同样因泵站改造而受益的还有红寺堡区大河乡龙泉村的种植户。在龙泉村村道旁,瓜农田进财支起了一个小摊,过往车辆不时停下询问西瓜价格。在小摊旁,几十个瓜棚错落有致,饱满圆润的西瓜散落在绿油油的秧苗间。田进财今年种植了21亩地,拥有31个瓜棚。“新圈泵站改造得真好,供水充足。今年西瓜、甜瓜的产量比去年高很多。往年这个时候,棚里早就没有瓜了,今年还有不少呢。泵站改造真是造福我们老百姓的大好事。”田进财感慨道。

据了解,除保障基本农田灌溉外,新圈泵站还积极推进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目前灌区已有2.5万亩农田实现高效节水灌溉,为农业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下一步,我们将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与灌区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推广高效节灌技术,进一步扩大新圈灌区内高效节灌面积,确保新圈灌区所有农田都能得到充分灌溉,让老百姓用上放心水、安全水。”肖杨说。

见习记者:锁冰心 董泊麟

编辑:王艳蕊 校对:马宝勤

审校:何磊

审核:马中雪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