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文化中国行 | 红寺堡区让非遗技艺在保护传承中焕新彩

9月8日,在位于吴忠市红寺堡区文化馆二楼的马灵雁非遗工作室,一幅幅线条流畅、图案精美、寓意丰富的剪纸作品映入眼帘。

早在2017年,马灵雁就成功为剪纸技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多年钻研与实践,她的技艺日益精湛,作品屡获殊荣,深受群众喜爱。但马灵雁并未止步于此。她将目光投向了另一种非遗技艺——钩织。钩织以钩针与毛线为材料,可编织出各种形态与图案,艺术表现力极强。她发现,钩织与剪纸虽材质有别,却在艺术理念和创作逻辑上息息相通。于是她开始系统学习钩织,并将剪纸的意象与纹样融入其中,创作出了一系列融合两种技艺之美的独特作品。

“小时候常看奶奶一边剪纸一边钩织,觉得神奇极了,一根针、一团毛线经过她的手就能变成活灵活现的牡丹花、小蝴蝶。我觉得我要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喜爱,最难的是平衡传统与创新,我现在尝试着既保留核心技艺,又融入现代审美。”马灵雁说。

最让马灵雁感到自豪的,不是创作数量的积累,而是队伍的不断壮大。她说:“跟着我长期做的姐妹有70多人,我们的方式很灵活,姐妹们可以把材料带回家做,做好了我就统一回收销售。同时,我组织了近百场培训班,有几千人学习了非遗技艺,我觉得这就是传承的意义。”

像马灵雁这样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红寺堡区不在少数,刺绣传承人赵秀兰飞针走线,让精美图样跃然布上;烙铁画传承人倪建成以火为墨、以铁为笔,在木板与葫芦上烙出意蕴深厚的画作,他们不仅是技艺的守护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

近年来,红寺堡区持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力度,逐步建立并完善了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档案体系。“目前,已成功申报多项各级非遗项目,其中刺绣、剪纸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0项,手工酿醋、砖雕等吴忠市级非遗项目5项,扎染、传统石磨面等红寺堡区级非遗项目16项,同时培养了40多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定公布红寺堡区级非遗工坊4家。此外,我们还常态化开展非遗大集、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非遗文化更贴近群众生活。”红寺堡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副局长杨桦说。

记者:马一萍 通讯员:蒋娜

编辑:李瑞玲 校对:邵玉璐

审校:何磊

审核:马中雪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