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盐池县惠安堡高铁站人头攒动,在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中,盐池县的父老乡亲为中国盲人门球队队长、盐池姑娘王春艳献上鲜花,迎接她载誉归来。
在盐池县惠安堡高铁站,迎接王春艳的盐池县干部群众与冠军合影留念。
11月25日,在盐池县惠安堡高铁站,王春艳在其父亲的搀扶下走出高铁站。
在前不久结束的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上,王春艳作为中国盲人门球队队长,带领球队成功夺冠,她也成为本届亚残运会盲人门球女子项目累计进球最多的运动员。在近日举办的2023年亚太区盲人门球锦标赛暨巴黎残奥会资格赛赛场,王春艳带领球队再次夺冠。
王春艳的父亲向大家展示金牌。
王春艳向盐池县的父老乡亲分享她的故事。
回顾拼搏之路,王春艳曾多次在国际赛事中获得名次:2017年8月代表国家队参加泰国曼谷亚太锦标赛盲人门球比赛,获得第二名;2018年4月代表国家队参加日本东京国际邀请赛并获得第二名;今年8月29日,代表中国参加在英国举办的世界盲人运动会盲人门球女子项目,获得金牌……成绩来之不易,这些荣誉的背后是王春艳日复一日的努力,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更加彰显了盐池革命老区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奋斗精神。
王春艳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盐池县浓厚体育氛围中优秀运动健儿辈出的必然结果。近年来,盐池县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聚焦创建全区体教融合示范县、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目标,不断提升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加快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方面,今年成功举办了该县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并且在全区、全市首届残疾人运动会上累计荣获24枚金牌。
中国盲人门球女队5比0战胜日本队,王春艳为自己和队友庆祝。
在亚残运会中国女子盲人门球冠军女队运动员王春艳回盐欢迎表彰大会上,盐池县向王春艳颁发了10万元奖金和10只滩羊,并号召更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勇往直前、永不止步,为盐池体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为宁夏体育事业增光添彩。
王春艳挎着姐姐胳膊、微笑着走出高铁站。史珂摄
盐池县相关人员在王春艳家中与其父母交流。史珂摄
对于盐池县王乐井乡佟记山村的村民来说,王春艳更是他们的骄傲和自豪。当天,村民们也早早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整个村庄张灯结彩,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回到家里,王春艳在自己的背包中找到了盛装第四届亚残运会金牌的盒子,她小心翼翼地展开包装,取出金牌。捧着那个闪耀着金光的奖牌,王春艳感觉自己的心里也被温暖的感情填满。她走到妈妈身前,亲手将金牌戴在妈妈的脖子上,表达着她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这几年,我参加了不少赛事,也开始获得一些奖金,拿到奖金后,我给妈妈买了个镯子,很开心。从只能依靠家人的残疾人,到经济独立,甚至能够帮助到家人,体育运动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王春艳说,家乡父老乡亲的礼遇让她很感动,她也会带着这份感动的力量,带着家乡父老的期望,在更大的赛场上取得佳绩,为盐池争誉,为国争光。
相关阅读:
王春艳奋斗历程的点滴回顾
2001年,王春艳出生在盐池县王乐井乡佟记山村一户农民家庭,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王春艳父母兄弟姐妹多,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靠种几亩薄地维持生计,生活非常拮据。作为一名一级视障儿童,父母因担心她被同学欺负,原本没打算让她上学。可是,倔强的小春艳坚持要求父母送她到学校,和普通孩子一起上学。就这样,王春艳在盐池县第四小学上到了四年级。
2014年,在盐池县残联的推荐下,13岁的王春艳转学到宁夏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在这里她第一次接触了盲人门球这项运动,那是一个悄然而至的瞬间,也是她未来体育生涯的开端。她的身材和力量让她很快在这个领域中脱颖而出。
“除眼睛看不到之外,王春艳的身体条件特别好,在盲人门球这个项目中王春艳很有天赋,首先她手很大能稳稳地接住球,腿很长在赛场上可以快速移动,同时她具有较强的意志力,训练非常刻苦。”王春艳的启蒙老师、宁夏特殊教育学校老师王珂说,当时,宁夏特殊教育学校没有女子门球队,王春艳就跟着男子门球队一起开始盲人门球等残疾人体育训练。
2015年,杭州市残联到宁夏特殊教育学校挑选运动员。在王珂老师的推荐下,王春艳到杭州残疾人体育专业队参加了三个月的试训,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各种挫折和困难。盲人门球这项运动是一项需要巨大体力和毅力的运动,每天的训练都异常艰辛。王春艳从未气馁,她坚信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她留在了杭州,并加入中国国家盲人门球女队。
从银川到杭州,成为职业运动员,王春艳找到了集体和快乐,“因为喜欢,也因为幸运。”王春艳珍惜与盲人门球的相遇,“队员们每天一起训练,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进步。”更重要的是,她又看到了生活的盼头和希望,“在赛场上搏一搏,为国争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春艳逐渐崭露头角。她在很多赛事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机会。“我从替补队员开始做起,当时‘看’着老队员在赛场上叱咤风云,我就想,将来我也要和她们一样,做主力队员。”最终,王春艳靠着自己的努力如愿当上了中国盲人门球女队队长。
彼此信赖、互相配合、守望相助,这是盲人门球最初吸引王春艳的地方。在黑暗中,她们是彼此的光,一如每次出场时,她们都逐个将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盲人门球运动,最大的难点在于“听声辨位”,就是在听到声音的瞬间立刻判断球的走向,做出防守和击球的判断。在王春艳训练的盲人门球训练馆里,橡胶球带着清脆的铃声在场地上呼啸、弹跳,有时会直击球门而去,有时会飞向场边的护板,而更多的时候,会扎扎实实地砸在运动员的身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王春艳和队友们都戴着厚厚的眼罩,其实就算不戴,她们也大多看不见。她们通过摸索球场上的标签贴来确定自己的位置,依靠听力来确定球的方向,迅速卧倒并用身体来组成防线。“再疼也要接住球!”这是包括王春艳在内所有队员的心声。
正是凭借着这一股不服输的精神,王春艳和队员们用汗水和成绩,为自己的人生描绘了不平凡的一笔。而赛场外,王春艳和队友们也对未来有更多的期许:希望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勇敢“追光”,或许就能“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
记者|冯荣
责任编辑|李瑞玲
校对|邵玉璐
审核|毛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