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盐池县:执“生态”之笔 绘“青绿”画卷

青山为底,逐绿而行。

四月的盐池大地满眼新绿,处处可见植树造林的场景。在盐池县,登山、赏景、郊游,群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着盐池县生态环境的良好变化。 

从草木葱茏的山丘,到出门见景的城市公园;从开窗见绿的宜居城市,到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如今的盐池县,所到之处皆风景,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这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更是一份写在盐池县人民心里的答卷。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盐池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实施北部防沙治沙、中部林草绿化、南部水土保持工程,实现了从生态最大劣势到最大优势的历史性逆转,先后获评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和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集体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盐池县制定《盐池县“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盐池县林业和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盐池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等专项规划,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接续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退化草原修复、“一村万树”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全县林木保存面积达374.6万亩,天然草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50%以上。

走进盐池县沙泉湾,微风习习,遍地草木如茵,很难想象30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漠。目前,盐池县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28.07%和58.45%,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9.3亿元,筑起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这是盐池县创新治理模式的成功实践。该县先后同北京林业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完成半荒漠地区抗逆树种选择、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试验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课题,形成科研成果10余项,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工程,高效推进退化草原生态修复,200多万亩沙化土地披上绿装,150万亩退化草原全面恢复,年扬沙天气由10年前的54次降低至10次以下,全力打造防沙治沙“盐池模式”。

“这几年,我们通过推进城北水系生态治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年节水300万立方米,且成功完成6.5万亩防护林和1万多亩城区公园灌溉水源的替换。有了水,树就能活了。要是夏天和秋天来,这里满眼都是绿色。”说起盐池县大墩梁烽火台周边的变化时,吴忠市生态环境局盐池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孙彦香如数家珍。

为巩固林草科技结出的硕果,盐池县深化长效机制,制定《盐池县植树造林后期管护办法》,明确林木管护责任,提高林木管护质量。建立“县、乡、村、网格员、护林员”五级管理模式,选聘护林(草)员1583人,常态化开展全天候、全方位巡查督查。同时,坚持“技防+人防”相结合,打造哈巴湖森林草原防灭火智慧化平台,压实各级巡林员日常巡视“哨兵”责任,全面推广森林“防火码”应用。

同时,盐池县按照治理与利用并重的思路,打造盐池滩羊“种养+”一体化示范基地,探索推进季节性轮牧,建成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区10个、饲草加工厂8个,年均种植优质牧草10万亩以上、平茬柠条20万亩以上。深入推进山林权改革,将林权、农村承包耕地经营权、草原承包经营权等14项农村产权纳入交易范围,实施油气企业“以地换林”2600亩,完成全区首笔山林地资源股金分红和政府回购,累计实现山林资源按股分红468.2万元。

从“增加绿量”到“涵养颜值”,盐池县的“生态气质”持续提升。今天的盐池,“生态”之笔绘就的绿水青山愈发浓墨重彩。

记者:冯荣

编辑:李瑞玲 校对:邵玉璐

审校:何磊

审核:毛海涛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