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9月5日,盐池县组织6000余名师生,开展“2025年弘扬抗战精神 强国复兴有我——沿长城徒步·行走”的思政课,深情缅怀抗战历史,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与抗战精神。
凌晨5点,队伍就像一条游动的长龙,沿着盐池长城山地徒步廊道前进。沿途,一边是历经沧桑、巍然屹立的烽火台,一边是学生们充满好奇与求知的眼神。老师们随行讲解长城的历史和革命故事,将辽阔的天地变成了最生动的教室。
“同学们,你们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盐池县第一中学教师师丽娜边走边给学生们讲课。
“老师,当年他们是怎么在这么苦的条件下坚持下来的?”有学生问。“靠的是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师丽娜指着远处的长城说,“就像这长城,经历那么多风雨还屹立在这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这样的对话一路上有很多。学生们不是在教室里被动听讲,而是在行走中发问,在体验中寻找答案。
“以前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历史,总觉得有点遥远。今天真正走在长城边上,踩着这片土地,才体会到前辈们的不容易。”盐池县第二中学的学生史丽鑫说道。
在往返行程约40公里的徒步过程中,有学生脚磨破了,还坚持走着;有学生走累了,在同学帮助下继续前进。这些场景让思政教育变得具体而深刻。
“当我快走不动时,听到同学们唱《团结就是力量》,突然又有了力气。”盐池三中学生马潇军说,“我这才真正懂了什么叫集体力量,什么叫革命精神。这比背书管用多了!”
在盐池县高平堡,学生们在“强国复兴有我”的横幅上认真签下自己的名字。一个个签名,代表着新时代年轻人的承诺和责任。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通过仪式教育、实践研学、互动体验等多维融合,让思政教育从“静态课堂”走向“动态实践”,让思政教育真正“活”起来。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开辟了创新路径。
夕阳西下,走完全程的师生们虽然累了,但眼睛里都有收获的光亮。这堂特别的思政课,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更获得了精神的成长。从课堂到户外,从书本到实践,盐池县正在用新的方式让思政教育真正“活”起来,“走”进学生心里。
盐池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李耀耿表示,将持续探索实践育人模式,以“行走的思政课”为载体,把长城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入思政教育,建立起更全面的思政教育体系。
记者:冯荣 张丽坤
编辑:高亚萍 校对:马宝勤
审校:何磊
审核:马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