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为凭,岁月为证。福建与宁夏,一个位于东海之滨,一个居于六盘山麓,两地相距2000多公里。
似海深情,凝聚民心民意;如山厚望,激发奋进动力。29年来,随着闽宁协作的持续推进,跨越了距离,拉近了感情,将两地人民的心贴在一起,也让同心的发展更有速度、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厚度。
群众近享优质医疗资源
闽宁协作二十九载,在长期帮扶和合作中,福建医疗帮扶团队和同心县人民医院在技术提升等诸多方面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也让同心县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福建医疗专家的优质医疗资源。
4月24日,在同心县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支援专家黄锦聪与当地医生一起查看病例,并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研究、诊断。在科内的走廊里,一面鲜红的标有“同心神外 值得信赖”的锦旗异常显眼。
通过“组团式”帮扶,来自福建各个领域的专家,结合医院实际和患者就医需求,先后开展了神经内镜辅助下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等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在黄锦聪的助力下,同心县医院成功独立开展了首例神经外科四级手术。
去年年底,同心县一名卡车司机李某(化名),驾车外出送货途中在驾驶室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偏瘫等症状。入院后,急诊科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抢救患者,此时患者已昏迷不醒,血压高达220/140mmHg,CT检查提示“左侧大脑大量出血”,考虑“脑疝危象”,急诊手术指征明确。
曾经,神经外科四级手术对于同心县人民医院来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技术高峰,患者不得不长途跋涉前往省城银川的大医院寻求治疗,但对于此类心脑血管意外等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往往凶多吉少,甚至在转运途中失去治疗机会。然而这一次,在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后,黄锦聪和同心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丁玉才决定联合进行手术治疗。
术前,黄锦聪与神经外科团队简要商议了病情及手术方案,鉴于患者脑疝已形成,需要进行标准大骨瓣切口,并去除骨瓣减压,术中应做到脑组织损伤最小化,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大脑功能,决定实行“神经内镜辅助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在完成围手术期工作后,患者被及时推入手术室。这台手术由丁玉才主刀,黄锦聪作为第一助手扶镜配合,手术取得圆满成功。随后,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经过康复训练后,患者已能走动。看着逐渐康复的亲人,李某的家人感激地说:“实在太感谢了。多亏了丁玉才和黄锦聪两位医生联合救治,给了他二次生命。家门口就有这么厉害的医生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气。”
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为神经外科综合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带来了新的转折。丁玉才说:“通过组团式专家的帮扶,我们最大的感受是让许多危重症患者留在了当地治疗。一方面,减少了致残率、致死率;另一方面,减轻了百姓的经济负担。”
“这几年,同心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发展取得了很显著的进步。目前,神经外科常见的高血压脑出血、创伤性脑出血、脑积水等这些疾病的手术,都可以由我们本地的医生独立完成。”黄锦聪说。
2019年,在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支援专家陈乘波的助推下,同心县人民医院筹建了介入导管室,之后开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急诊PCI手术。目前,已成功抢救当地急性心梗患者数百人,大大提高了同心县急性心梗的救治水平,降低了急性心梗的死亡率,为同心县及周边辖区广大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提供了坚强而有力的医疗保障。陈乘波说:“个人的帮扶时间有限,但群体的力量无限。我们要接好‘健康接力棒’,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同心百姓身边,为他们做实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福建医疗帮扶团队还通过“师带徒”机制,为同心县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专业技术团队。
当天,在该院妇科的办公室内,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支援专家吴晓慧和同心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一起讨论患者病情。
在此次医疗支援中,吴晓慧倾情“传帮带”,为同心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提供业务指导。吴晓慧说:“我们通过师带徒的模式‘一带三’。如今,我的三个徒弟都能够独立完成腔镜下的输卵管切除、宫外孕的手术。今后,我们还将致力于普通妇科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微创手术水平,为当地培养更多的妇科治疗能手。”
“在吴晓慧医生的帮助下,我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让我收获颇丰,对今后的工作帮助很大。”同心县人民医院医生马荷花说。
随着闽宁协作的持续推进,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与同心县人民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多年来,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从医院管理、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对同心县人民医院进行精准帮扶。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支援专家李少澍说:“通过组团式医疗帮扶,我们与同心县人民医院从培养骨干人才、交流业务技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等方面交流合作,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让同心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实实在在的福祉。”
越山海为生命,是救死扶伤的仁心守护,更是医疗技术的无私传递。2021年以来,福建省莆田市采取“组团式”医疗帮扶方式,累计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莆田市第一医院等单位选派优秀卫生专业技术干部支援同心县,进驻同心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开展医疗帮扶,助力提升当地医疗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个多月前,在闽宁对口协作帮扶机制的推动下,莆田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赵志强和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欧宗雄一同赴同心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半年的驻点医疗支援工作。提及如今的工作,赵志强说:“初到同心,干燥的气候和陌生的环境让我有些不适应,情绪有些紧张,但每当面对患者淳朴的笑容和对医疗资源的渴望,我渐渐适应了这里。技术落地只是起点,我们愿意将自己的经验、技术等传授给当地的医务工作者,从而让更多的同心群众受益。”
自2021年以来,福建省莆田市先后选派14名专家前往同心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去年,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莆田市急救中心、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先后共派驻15名帮扶专家,涵盖了妇产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等专业。同心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马新贵说:“福建省的医疗支援专家们通过开展手术示教、业务查房、病例讨论等形式,使医院急诊科、耳鼻喉科、介入科等科室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今后,我们将继续借助闽宁协作平台,抢抓机遇,以患者就医需求为导向,聚焦学科短板,持续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助力同心乡村振兴。”
千里山海“医”线牵。来自福建的医疗团队,不远千里奔赴同心,传递理念、教授技术、拯救病人,一系列帮扶举措托起了当地群众的健康。
相信,随着闽宁协作不断深化,同心居民未来可以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联合办学同心共育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闽宁对口帮扶以来,福建省先后派出百余名教师到同心县支教,他们胸怀大爱,扎根在基层教育一线,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力地支持了同心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愿以微光笃行,致力改变、照亮希望,助力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同时进一步拓宽结对帮扶思路,开辟‘湄职同心班’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促进两校共同进步。”4月24日,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施风荣颇为感慨。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跨越2000多公里时空,只为奔赴一场教育协作的约定。密切的合作让同心县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作为教育“组团式”帮扶团的成员之一,施风荣的另一个身份是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和他一同来到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的还有该校的两名同事,他们当中既有学校教研管理团队核心人员杨建辉,也有教研组管理和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周波。
同心职校建成之初,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学生实训等方面都是“一张白纸”。
而创建于1985年、现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所辖的湄职校则是福建省首批四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之一,入选全省首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一系列结对帮扶实践接连展开。争取闽宁协作资金,改善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条件,共接受帮扶资金2975.82万元,用于建设两栋学生公寓及配套设施、实训室建设和赴福建交流访学。2021年,湄职校投资19万元,为同心职校建设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硬件有了,软件如何跟上?
两所学校创新联合办学模式,成立“湄职同心班”。采取西部师生在东部学习(实习)的模式进行两校联合办学,并探索出专业班级成建制访学和技能竞赛集训两种模式。2022年3月,第一期“湄职同心班”开班。同心职校2020级平面设计专业班的40名学生,成建制在湄职校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
为了让来自同心的学生学有所成,湄职校精心选派平面设计专业的优秀骨干教师给予全方位指导,扎实打牢学生专业基础,提升每一名学生的技能实操水平。
2023届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马玲玲就是“湄职同心班”的受益者。她说:“去年,我和‘湄职同心班’的同学们一起去了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在那里,当地的授课老师以理实一体化的方式来授课,让我们学习到专业技能知识。这次培训,让我生平第一次看到大海,也结交到了当地的好朋友,收获满满。”
参加技能竞赛是促进职校学生成长的重要方式。施风荣介绍,学校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理念,同样依托“湄职同心班”,选派技能竞赛选手到湄职校跟岗训练,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得益于“湄职同心班”,同心职校在技能竞赛中的成绩快速提升。近两年来,在“中银杯”宁夏回族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一等奖7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43个。
“‘湄职同心班’的协作育人模式,为东西部教育协作提供一个生动案例。”施风荣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常态化设立“湄职同心班”,进一步深化结对帮扶合作,助力当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悠悠闽江水,巍巍六盘山。如今,遥隔万水千山的福宁两地初心不渝、接续奋斗,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双方正以大海般的豪迈和高山般的坚韧持续擦亮“闽宁协作”的金字招牌,推动闽宁协作再上新台阶,为同心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丁宝萍 金方华
编辑:王艳蕊 校对:马宝勤
审校:何磊
审核:毛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