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牛羊满圈腰包鼓 瓜果飘香日子甜——同心县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6月24日,在同心县石狮开发区砚台村,村民马兴成给羊添加饲草。看着空了一大半的羊圈,马兴成有了新的计划,他说:“前几天,300多只羊刚出栏,一只获利100多元,总共挣了3万多元。过两天,再买上些羊羔,养殖两个多月就又能卖钱了。一年出栏三次,年利润10万多元。”

提及养羊的经历,马兴成说:“饲草都由村里的饲草料供应点统一配送,羊羔也有统一的进货渠道,价格公道。羊粪也都由村里安排专人上门收购,操得心少,挣得钱多。村里搞养殖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砚台村是同心县重要的滩羊养殖基地,也是自治区确定的“滩羊养殖示范村”之一,目前全村肉牛养殖户70户,牛饲养量660头。滩羊养殖户263户,饲养量达110860只。截至目前,砚台村已形成了以村党支部为主导,全村参与养殖的全产业链庭院养殖模式,每年出栏羊10万只,年产值8000万元左右,年获利1000多万元。砚台村党支部书记马耀保说:“ 近年来,我们村培育形成了以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的支柱产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8120元。今后我们会继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让村民的腰包更鼓,生活更好。”

产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源。近年来,同心县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稳定畜牧产业基础,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同心县有着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驱车前往同心县王团镇虎湾子村的路上,可以看到每家房前院后都有红梅杏树。繁盛的果实将枝干压弯了腰,挂在枝头的红梅杏露出了红红的“脸蛋”。

在虎湾子村的果园内,红梅杏、桑葚等水果吸引了游客前来游玩、采摘。“果皮的底色变为黄色,而顶部则覆盖着紫红色。这样的红梅杏才算成熟,口感更好。”红梅杏种植户虎林热情招待游客,并帮助他们进行采摘。

“我已经替大家尝过了,香甜可口,好吃得很。”站在红梅杏下,游客王兰英通过手机视频通话,向朋友们介绍道。

几年前,在外经商的村民虎林返乡发展特色种植,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望着眼前的“花果山”,虎林说:“以前,总觉得只有去城里才能挣到钱。返乡创业后,我才发现,农村可发展的空间特别大。我还计划将红梅杏、桑椹和樱桃等特色种植产业扩大到两千多亩。同时,以经济林为阵地,发展集采摘、美食、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游,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手工编织作为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推动文化传承、促进就业增收、助力产业振兴的多重价值。在同心县王团镇大沿沟村的妇女编织室,摆放着摆件、挂件等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村民杨萍和姐妹们手指灵动地钩织着鲜艳的毛线。凭借手工编织,不仅让妇女们掌握了一技之长,也有了稳定的收入。“自从学会了编织,不出村我就挣到了钱。每个月都有1000多元的收入,农闲的时候挣得更多,日子过得美滋滋的。”杨萍说。

从灶台到工作台,越来越多的妇女用毛线团编织致富梦。“通过手工编织,让妇女们掌握了一技之长,使她们每年增收万余元。今后,我们还想着加大培训力度,吸纳更多的妇女加入到这个产业中,同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带动更多的人增收致富。”大沟沿村党支部书记穆风武满怀信心地说。

记者:丁宝萍 金方华 

编辑:王艳蕊 校对:马宝勤

审校:何磊

审核:毛海涛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