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吴忠市新闻传媒中心倾力打造的18集电视纪录片《红色记忆》已在《吴忠日报》、吴忠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吴忠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以及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
作为吴忠市首部献礼建党百年的红色纪录片,该节目以西征红军进入宁夏后,在吴忠地区的盐池、同心一带建立红色政权、组建地方武装、成立第一个回民自治政权等历史事件为依据,开创性地对革命故事、革命人物进行再挖掘,每集在确保符合历史真实的同时,结合大量珍贵的史料,突出重点人物、重点战役(战斗),重温朱德、彭德怀、邓小平、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西征红军在吴忠地区团结少数民族群众、传播革命真理等革命故事,揭秘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人物故事,带领观众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吴忠地区的活动过程。
尊重历史,全面梳理吴忠地区的革命历史事件。
红色印记承载着革命文化,蕴含着历史滋养和精神动力。为进一步加强学习党的历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吴忠市新闻传媒中心把做好庆祝建党百年宣传作为年度的中心工作,从2020年开始,抽调工作人员,并成立由党委书记魏建荣任组长的工作小组,先后深入宁夏各县(市、区)以及陕西、甘肃等地,采访革命英烈后代、党史研究专家以及事件见证人,选取带有典型意义的真实历史事件,系统挖掘、整理中国共产党在吴忠的早期活动、革命经历、大事要人等。该纪录片创作团队与自治区、吴忠市、各县党史专家、事件亲历者及革命英烈后代共同研讨、策划,以主持人出像代入历史事件开端,以专家、学者、革命英烈后代讲述为主,将重大历史事件浓缩在讲述中,从而还原历史本真。为了确保节目质量,创作团队围绕前期策划、专家采访以及资料整理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撰稿过程中,创作团队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多方求证,去伪存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阅读,不放过任何一个事件细节,对典型、有决定历史走向的事件不惜笔墨,竭尽全力还原人物和事件,让故事更真实、更有韵味。摄制组还多次邀请党史研究专家召开座谈会,征求对稿件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同时严格按照“三审三校”制度,一字一句对稿件进行修改核对,不仅确保纪录片有故事、有细节、有感情,而且让革命遗址、纪念设施、英雄人物以及吴忠的红色资源发扬光大。
精心策划,真实还原中国共产党在吴忠地区的光荣历史。
《红色记忆》纪录片以1936年彭德怀率领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西出陕北,驰骋宁夏,进一步扩大革命根据地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在吴忠地区13年的活动历程为主线,分别策划了《红军西征》《解放盐池》《毛泽民在盐池》《围攻下马关》《西征指挥部》《斯诺与抗战之声》《马和福和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红军欢聚同心城》等,每一集都利用故事情节引入,将文献记录与影视资料相结合,通过采访曹益民、饶彦久、侯凤章、杨文元、胡建东、黎锦宝等党史研究专家,揭秘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人物故事,并通过大量史料的验证来印证关键信息。如西征红军进入豫旺堡时,彭德怀指挥部旧址、毛泽民在盐池工作时冯万仁送给他的羊皮大氅、斯诺在同心采访时拍摄《抗战之声》照片的旧址等。通过实物、图片、影像相结合的方式向观众娓娓道来,增强了整部纪录片的可看性。
《红色记忆》纪录片是吴忠市新闻传媒中心迄今为止容量最大的一部红色纪录片,它以新颖的视角、感人的讲述、独特的手段、高清的影像,真实记录了早期中国共产党在吴忠地区的革命活动,对吴忠留存红色记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记者 李娟)
记忆中的《红色记忆》
前两天,《吴忠日报》的编辑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写一点关于《红色记忆》拍摄制作的事儿。纪录片《红色记忆》是吴忠市新闻传媒中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从2020年6月启动拍摄的一部18集电视纪录片。为了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仅前期策划、采访拍摄,行程就达2万多公里。剪辑、制作、包装,加班加点成为常态。纪录片已经播出9集,报纸也登载了片子脚本,在这里,我就写一写拍摄路上的一些趣事吧。
“小三”丢了
去年9月14日,秋天的同心县城,清水河流水潺潺,鸭鸟嬉戏,花香沁人。我们来到同心县,为《红军欢聚同心城》拍摄素材,按照约定,录制完西征纪念馆研究员杨文元和纪念馆馆员买晓仙的讲述,已接近中午。当时,阳光明媚,祥云满天,是航拍的最佳时间,我们驱车来到清水河畔。摄像师“驾驶”着他心爱的“大疆精灵三”起飞了。随着无人机徐徐上升,清清的河水、巍峨的大桥、葱茏的树木、整洁的街道,一时间尽收眼底,多美的同心城啊!正当我们被大美同心所感染的时候,显示器中的画面开始摇晃了,无人机快速下降且不受控制,图传画面也没有了。完了,飞机摔了!我们知道,这周边全是水,掉进水里就完蛋了。好在定位还在显示,我们赶紧开车去寻找,忙中出错,慌乱中跑错了方向,两三公里后,失去了联系,折返回来继续前行,绕过一家工厂,穿过一处院落,在房子后面的湖边,终于看到了“小三”的影子,它像一只海鸥,亭亭玉立在草丛中。经检查,是电池出了问题,有惊无险。
捡到西瓜
盐池县麻黄山乡山大沟深,《红色记忆》之《红色堡垒》和《唐平庄会议》两集片子要在这里拍摄。前期采访中,盐池县人大原副主任侯凤章告诉我们,麻黄山的唐平庄和李塬畔的故事也很有意义,应该好好挖掘。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到麻黄山的李塬畔、唐平庄村去了有七八趟。去年9月16日,天气晴好,一大早,买了一袋饼子,我和何献军、李卫萍就出发了。过了盐池县大水坑镇,进入大山,看到合适的外景我们就停车拍摄。当我们翻越一道山梁时,在一个急转弯处,看见沟对面的山形很适合做1947年盐池县委转移的讲述背景画面,正好这里有一个能停车的地方,我们就停了下来。还是女同志眼尖,我们准备设备时,李卫萍突然指着路边一个低洼的地方兴奋地喊道:“看,一袋西瓜。”我们分析,这袋西瓜肯定是农用车下坡急转弯甩下来的,基本上都是烂的,寻找失主是不可能的,别人也不会为一袋烂西瓜返回来的。三人研究决定:吃。正好到了中午,早晨的一个饼子早已消化殆尽,三人找了个地方,拿出饼子,就着西瓜,大快朵颐。男同志是顾嘴不顾身,瓜水淌得满身都是,女同志也没了淑女的矜持,啃得满脸都是瓜汁。一顿中午饭就这样解决了。
路遇狐狸
今年4月13日上午,我们去盐池县惠安堡镇萌城村采访拍摄《山城堡战役》,在雨中顺利采访了萌城村的宋书记和萌城小学退休的赵老师。
时间已到了下午,因为天气不好,我们准备上高速回家,还没到高速路口,看到左边的大山被一场春雪盖了个严严实实。车顺着一条小路拐了进去,好像时间倒退了,又回到了冬天的世界,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白皑皑的世界,晶莹剔透,美不胜收。只有那条窄窄的柏油路是黑色的,格外显眼,弯弯曲曲伸向大山里。山沟的那一边,隐隐出现了一个小山村,通过摄像机的长焦镜头看过去,整个村子好像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但由于很少有人出来,也就显得有些冷清。我们一边走一边拍,兴致很高。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冬天下了雪,路上滑,车开不进去,只有初春,路面温度高,不会积雪。
不知不觉,车已经进入麻黄山,通过一条深沟时,远远地看到两个灰色的影子在雪地里向着公路的方向跑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两只狼。何献军放慢了车速,仔细观察。我们俩拿起手机准备给它们拍照,这两个家伙不但没被我们惊着,反而直接向着车跑来。我们停下车,它们也上了公路,在离车几米远的地方站住了。这才终于看清了它们的真面目,原来是两只狐狸,正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们。我猜想,它们一定是因为下雪找不到吃的,看到路上有人,就来讨点食物。只可惜我们早晨带的饼子吃光了,没有食物给它们。我们遗憾地离开了,两只狐狸还在远远地向我们张望。
夜宿窑洞
今年5月21日,在同心县拍摄《斯诺与抗战之声》和《西征指挥部》,杨文元老师带着我们从王家团到预旺一路实地采访,晚上杨老师要在张家塬乡折腰沟村作红色历史宣讲,我们就住在了村子的窑洞里。下午吃饭的时候,还风和日丽,我们摄制组的李娟和马慧两个女孩因为没有住过窑洞,特别兴奋,这看看、那瞧瞧,忙个不停。谁知山里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天还没有黑下来,突然西边乌云滚滚、狂风大作,一会儿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这时,手机上收到了同心的天气预报,说局部地区有冰雹,我们赶紧把车开到树底下,防止被砸坏。冰雹还没有下来,两个女同志已经不见了踪影,猫在窑洞里不敢出来了。那天的冰雹终于没有下来,但雨一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离开村子时,车子一路打滑,好不容易才开上了公路。(记者 闫涛)
我和《红色记忆》
我是4月末加入团队的,负责同期声的摘录。80多段采访、1182分钟、7万多字,这是我与《红色记忆》共同的回忆,是置身于这段历史中,与革命先辈的一次近距离“接触”。
虽然摘录同期声的过程很枯燥,但是这让我第一次了解了解放盐池、围攻下马关、山城堡战役以及解放宁夏的余家桥战斗、涝河桥战役等几次重要战役(战斗)是如何打响的,对于当时新中国有何意义;第一次深入认识到毛泽民、斯诺、马海德、马和福、崔景岳等人对宁夏的贡献;第一次看秦腔《王贵与李香香》……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红色资源。大家还常常打趣说,做完《红色记忆》就可以去讲党课了。
除了摘录同期声,我还负责《红色记忆》的后期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最为烦琐的就是查找、搜集影视资料了。在目前播出的8集中,我一共观看了4部系列纪录片、5部电视剧、3部电影。为了更准确地使用这些影视资料,我甚至将1部电视剧看了5遍。这8集总时长是84分39秒,其中影视资料共使用20分55秒。
在制作这8集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剪辑技巧,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制作的速度和质量也都有所提高。接下来,我会继续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和大家一起把《红色记忆》越做越好。(通讯员 马慧)
马汉德在预旺讲述《红军西征》。
胡建东讲述《毛泽民在盐池》。
黎锦宝讲述《围攻下马关》。
侯凤章讲述《解放盐池》。
杨文元讲述《红军欢聚同心城》。
在同心红军西征纪念园拍摄《斯诺与抗战之声》。
訾国旗在同心县预旺镇杨家堡子主持《西征指挥部》。
摄制组成员在盐池毛泽民纪念馆拍摄,中午以饼子充饥。
摄制组在拍摄途中遇到狐狸。
在盐池航拍《红色后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