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位置:首页 >推荐
先行区建设·大美罗山⑫ | 红寺堡区移民旧址:铭记那片乡愁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红寺堡区移民旧址,它是宁夏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旧址,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人类文化遗产。”1月14日的罗山寒风凛冽,吴忠市红寺堡区移民旧址讲解员范荣穿着厚厚的大衣,脸和耳朵被冻得通红,但她依旧热情地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着关于红寺堡区移民旧址的故事。“我的老家在关口村,离这里不远,现在也是一片移民旧址,我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范荣说。

在范荣三岁那年,她和家人一起搬迁到红寺堡镇中圈塘村。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讲解员,每当站在移民旧址前给大家讲解时,她的脑海里总会想起父辈给她讲过的关于老家的故事。“那时候年纪小,对老家的记忆很模糊。每当父亲讲起过去艰苦的日子,我根本不理解。”范荣说,一直到2021年,移民旧址打造完成,和父亲一起回来后,她才开始理解父亲的感受。

红寺堡区移民旧址建在离关口村不远的“朱庄子”搬迁村里,“朱庄子”属原同心县新庄集乡的一个自然村落,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山脚下。1999年,原同心县新庄集乡居民陆续搬迁至红寺堡区后,这里成了遗留下来的宁夏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旧址,方圆60平方公里内,废弃院落近7000处、房屋8200多间,窑洞和羊圈近万处。如今,残破的围墙、窑洞、土房、羊圈等都还在,依旧保存着移民搬迁前的生活原貌。

去年,红寺堡区对现有旧址资源加以修复保护并合理利用,复原其独有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使之成为群众记住乡愁、缅怀感恩之地和红寺堡沧桑巨变、移民工程造福群众的有力见证。同时,以修复移民旧址遗址公园为核心,有效整合周边罗山飞行营地、肖家窑万亩葡萄基地等资源,打造南部旅游产业聚合带,使更多的人可以在罗山脚下观星空,体验航空运动,观赏罗山之美,感悟“共产党好,黄河水甜”的心声,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今年63岁的红寺堡镇红海村村民吴建洲,是1999年从“朱庄子”搬迁出去的人。搬迁之初,眼前荒凉的景色让吴建洲一度后悔。直到第五年,分到的10亩田地有了收成,亩产比在老家高出十几倍时,吴建洲的心才安定下来。20多年过去了,吴建洲盖了新房子,孩子们大学毕业有了工作,他和老伴闫玉莲每天喂鸡、养花,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每逢节假日,吴建洲都会带着孩子回到“朱庄子”看一看,他说:“看看过去,再看看现在,真正是黄河水甜,共产党好!”(记者 贾丽 邹丽 通讯员 丁燕姿)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