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位置:首页 >推荐
吴忠:交出温暖“民生答卷” 绘就城市“幸福底色”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彰显民意,民生凝聚人心。2022年,我市完成了稳定扩大社会就业、改善教育基础条件、提供便民医疗服务、优化城乡人居环境等10个方面31项民生实事。吴忠交出的这份民生实事账单,让群众的幸福生活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老旧小区“改”出家门口幸福感

12月21日,在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A区的石榴籽广场上,居民铁占明正在锻炼身体。

“老旧小区改造能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改造完成后,小区内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居住功能得到提升,景观环境焕然一新,大家幸福感满满。”铁占明说。

老旧小区改造改善的是环境,凝聚的是民心。今年,金花园社区着力对小区破损路面、下水管网、路灯等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改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我市进一步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改造维修老旧路面28万平方米,改造迎宾大街、利宁街、民乐巷等7条排水管网,改造农村清洁取暖81614户,开工改造市区老旧小区35个,新建公厕11座、提标改造7座,开工建设污水管网新建及泵站提升改造工程。

小微公园“点靓”城市之美

12月21日一大早, 在利通区金积大道和利红街交叉口的小微公园内,市民哈淑梅和老伴在公园内散步。她笑着说:“以前,这里除了几棵老槐树,再也没啥绿色植物。一到刮风天,尘土飞扬。今年,政府给我们投资建设了小微公园,增添了许多绿植。如今,这里已成为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绿色,是城市里最惹眼的色调。小微公园,是规模较小的城市开放空间,是为附近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服务型场所。昔日裸露的空地经过改造,变成了“推窗见绿”的小微公园,园里有景观树木、休闲步道……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改造建成的小微公园点“靓”了城市的角落。

今年,我市市区内新增小微公园2处、健身步道20余公里,进一步拓展城市绿道网络,方便百姓休闲、健身、娱乐。

改善办学条件 办人民满意教育

教育是民生之基,关系千家万户的福祉。教师是教育之本,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

提及我市教育变化,有着20多年教龄的教师吴海霞说:“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配备了功能齐全的教学设备,打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还通过网络培训,外出研讨等方式为老师们提供了各种交流机会,教师素质得到了整体提升。”

“新建的幼儿园,距离我上班的地方很近。每次接送孩子都很方便。我要给政府点赞。”市民祁紫洁说。

为让每个孩子就近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市着力推进民生建设,结合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薄弱环节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所、小学3所、中学5所,分别新增学位4860个、3510个、6666个,建成宁夏奶业现代产业学院。

便捷交通铺就幸福“快车道”

12月21日,在21路快线吴忠万达广场站,市民何丽准备搭乘车辆前往青铜峡市。她说:“自从开通21路快线以来,只要30分钟就能从利通区到达青铜峡市。以前,邀请居住在青铜峡市的朋友来吴忠喝早茶,他们得打车来。现在,他们都选择坐公交车来,又快又便捷。”

12月18日,利通区金积镇河渠拜村村民何金柱,戴着头盔,骑着电动车,轻快地从新修建的秦渠桥上驶过。

秦渠桥建于1993年,旧桥已无法满足正常的使用功能,存在安全隐患。今年,市交通运输局对其进行拆除新建。秦渠桥经过改造后,宽阔、结实的桥面,让车辆行走更平稳、安全。

当天。准备去市区采购货物的何金柱笑眯眯地说:“以前,出门得看天气,遇到刮风下雨天,就窝在家里,哪里不敢走。桥修好了后,啥时候想走就走,方便得很呢。”

城市公交是城市交通的“主动脉”,是城市文明的“一扇窗”,是城市生活的“风景线”。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交通拥堵,桥梁破旧,出行不畅等问题,我市实施金银滩农场至双新路等10条农村公路安全提升工程,改造秦渠桥等危桥7座,购置公交车20辆,完善主要路段交通标志539块,市区道路智能信号系统覆盖率达到85%以上,新增停车泊位1346个,非机动车泊位180余处。

改善民生永不止步。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开通高血压、糖尿病等5种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业务;为152名符合救助条件的城乡“两癌”患病妇女每人发放1万元救助资金,筛查新生儿疾病11673人,筛查率99.05%,康复救助残疾儿童724人;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754户,建成居家养老床位1400张,建设吴忠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改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总数达到54296人次;优化美化古城湾人工湿地公园,建成污水处理科普教育基地,牛家坊、昊盛人工湿地主体工程完工;开展文化惠民演出569场次,全民健身活动60场次,科普活动100场次,提升吴忠市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对市老年大学分校和市军休老年大学进行功能性维修,增加学位2000个,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不断加大民生工作力度,狠抓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把群众期盼的事变成政府要干的事、干好的事,兜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记者 丁宝萍)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