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高墙内的法治卫士 —— 陈建水

执法中,他心细如发,监区任何蛛丝马迹都难逃脱他的双眼; 

帮教中,他柔情似水,1000余公里的走访让他拿出了身上所有的钱物; 

工作中,他像亲人、大哥、家长……许多同事都受到他的帮助; 

他,就是宁夏吴忠监狱第十二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陈建水。4月10日,记者走进吴忠监狱、走近陈建水。

靶向侦破,来自谈话中的一句谎言

3月,陈建水侦破一起狱内重大余漏罪案件线索,被同行称作狱内侦查尖兵。 

2月25日6时,天色灰蒙,空气中充满了沙土的气息,沙尘暴即将来袭…… 

吴忠监狱第十二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陈建水像往常一样身着警服,整理警帽,配好装备进入监区。当天上午,他与新分来的22名服刑人员一一谈话,一个服刑人员的回答引起了陈建水的高度警觉。 

“我媳妇在银川一家火锅店里当收银员……几年没有见面了,打电话也不接……”服刑人员小米(化名)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12年(剩余刑期10年8个月),说话不时停顿、答非所问。 

“孩子多大了,父母生活怎么样?”陈建水心中疑虑逐渐加大。谈话结束后,陈建水安排副监区长马刚、责任警察高洋密切关注小米动向。随后,在与马刚谈话时小米表示其媳妇在外地打工,陈建水、马刚将2次对话进行比对、研判,发现小米在撒谎。凭着多年的职业警觉,陈建水对小米采取外松内紧的监控模式,将其列为重点管控教育对象。

经过反复分析研判,陈建水认为小米的问题出现在夫妻关系上。随后,他以此为突破口,组织马刚、高洋宣讲政策、亲情感化,降低小米的戒备心理。 

无人看望,陈建水组织警察为他送来内衣、牙膏、毛巾等生活用品;感冒了,陈建水与马刚将他送往监狱卫生院治疗……一次次关怀,让小米放下心结,他哭着对陈建水说:“陈区长,你们对我太好了,我有事要说。”最终,经过陈建水和同事们反复谈话,小米承认因家庭矛盾失手将妻子杀害并埋尸的经过。 

案情重大,陈建水及时请示吴忠监狱党委进行进一步分析研判。 

最终,陈建水带领攻坚组,历经33天筛查,累计80余小时谈话,7次专题分析研判,3500分钟视频监控跟踪比对,72小时通宵鏖战,成功侦破小米涉嫌故意杀人埋尸重大案件线索。3月上旬,小米被移交公安机关。 

由于成绩突出,3月30日,陈建水所在监区受到司法行政系统各级部门表扬。陈建水表示,该案的成功侦破,是团队的力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监管场所无小事,一点儿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

孝子心情,母亲给他最大慰藉

眼前的陈建水,中等个子,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陈建水是出名的孝子,每到周末休息,同事朋友约着喝茶聊天,陈建水雷打不动回盐池老家看望母亲。陈建水说:“这辈子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就是母亲,每当有压力时就回去看望母亲,心灵得到很大慰藉。” 

年少时,陈建水在灵武上学,每月回一次家,母亲会把一个月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给他当生活费。一年深秋,又到了回校的时间,母亲骑着自行车把陈建水送到盐池县惠安堡镇,为了给儿子凑齐费用,不得不把家里唯一的大公鸡捎在自行车后面。到了镇上,班车早早等在那里,母亲焦急地吆喝着,想尽快把公鸡卖掉,但无人问津,班车一遍遍催促,陈建水一赌气上了班车,母亲推着车子赶忙追赶。透过车窗,陈建水看到母亲突然一个趔趄,连人带车重重地跌倒在地上,母亲顾不上拍打身上的泥土,一边爬一边向儿子挥着手,陈建水的双眼模糊了……这件事,成为陈建水心中永远的痛。

“223”工作法,让监区充满活力

1996年7月,陈建水穿上了橄榄绿,实现了警察梦,来到吴忠监狱成为一名监狱警察。2002年5月,陈建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区长对我影响很大,像亲人、大哥、家长,很多同事受到过他的帮助。”新警小张说。作为吴忠监狱第十二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陈建水通过“223”工作法推进支部建设,推动监区工作高质量发展。 

吴忠监狱第十二监区党支部抓实“两个学习”,紧盯“两个责任”,评定“三个星级”,将评星结果与评先选优相挂钩,激励大家创先争优的工作激情。在支部推送“党员政治生日套餐”,为每位党员建立一份“政治生日台账”、开展一次“重温”活动、送一张“政治生日”贺卡、发表一分钟“政治生日”感言,支部书记做一次点评。通过“政治生日”,让党员铭记身份,牢记宗旨。第十二监区党支部在陈建水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监区工作充满活力。 

陈建水常给青年干警讲老场长白天章、杨建军烈士等老一辈吴忠监狱人的故事,培养他们的职业荣誉感、责任感,确保入警之初就树立正确三观。注重言传身教,组织青年干警积极学习,争当业务能手。在工作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干好本职工作。

面对特殊群体,他柔情似水

“作为监狱警察,管理服刑人员容不得半点马虎,执法工作不能有半点疏忽,做好监狱工作必须要练就绣花功夫。”陈建水说。 

服刑人员罗某某犯故意伤害致死罪,判刑12年。入狱后,罗某某不适应改造环境,抵触心理严重,生活不能自理,失语,且自杀倾向严重。 

陈建水安排专人护理罗某某,将其一日表现情况详细记录比较分析,对罗某某同批次分配的63名服刑人员进行谈话了解,掌握罗某某入监前的表现情况。仔细查阅档案资料掌握罗某某的犯罪情况,并多次到其老家海原县进行走访。 

第一次走访是在一个冬天,当陈建水走进罗某某又破又矮的家,看到他智力残疾的妻子和未成年孩子还穿着单衣单鞋时,他流泪了,拿出了身上所有钱物帮助这一家。

返回时,大雪封山,陈建水被封困在路上,一天一夜水米未进。返回后陈建水顾不上回家,一头扎进监区,用3天时间制定出罗某某的教育改造方案,想方设法与其沟通并帮助开展康复训练,鼓励他树立改造信心。 

第二年春天,陈建水将罗某某7岁的儿子接到监狱安排会见,并号召监区全体警察为罗某某家属捐款捐物5000余元。同时,他还积极与罗某某所在村取得联系,为其家庭办理困难救助。陈建水用柔情似水的教育感化了罗某某,他逐渐改变思想,端正态度,用心改造,当减刑释放走出监狱大门时,他给陈建水深深鞠了一躬。 

陈建水喜欢给服刑人员上大课,将政治大局、形势政策和道德伦理贯穿于大课始终。在个别教育谈话中,他善于通过谈话发现问题,用诚心、耐心、细心化解服刑人员的思想症结,消除潜在安全隐患,多年来共化解罪犯矛盾纠纷280余起。

60天没回家,无法陪伴生病妻子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妈妈生病了,我学习紧张照顾不周……”儿子在电话里有些委屈。 

“爸爸在封闭执勤,你已经是小男子汉了,爸爸相信你能照顾好自己和妈妈。”电话另一端,是陈建水坚定的鼓励。

30天备勤,30天执勤,60天不回家,无怨无悔。2020年1月16日,陈建水的妻子刚刚做了手术,需要陪护,儿子高三学习紧张,无法悉心照顾。疫情突降,陈建水把对妻子深深的愧疚和对儿子的爱埋藏在心底,将妻子托付给岳父照看,打好行囊,义无反顾回到工作岗位与同事们战疫情、保安全、促复工复产。“我是共产党员和党支部书记,国家有难我必须冲锋在前,监区更需要我。”陈建水眼神坚定。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陈建水默默坚守监管安全第一线,践行“疫情不退我不退”的誓言。

公正执法,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

陈建水始终坚持公正执法、公道办事,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 

2016年,服刑人员郭某某的妻子利用周末监区休息时找到警察备勤室,趁干警小李不注意扔下一些土特产和一个装有2000元现金的信封。陈建水第一时间提醒干警小李清点数目进行封存,并立刻将此情况报告监狱监察室,同时通知郭某某家属立即将钱物拿回,并向其告知监狱相关规定。事后在监区周例会上,陈建水教育大家:“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大家一定要廉洁自律,守住底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2018年,服刑人员宋某的父亲来监狱探视,将一个装有现金的信封扔到陈建水桌子上转身便走。陈建水拦住宋某的父亲,严词拒绝:“收回你的钱,你这是害他不是帮他,管理教育宋某是我们的职责,不要玷污法律的尊严。”随后,陈建水及时召开监区服刑人员大会,要求他们严格遵守监规纪律,服从管理,接受教育,通过不懈努力早日重获新生。经过教育,监区服刑人员的改造风气更正了。 

采访结束,当记者问陈建水苦不苦、累不累时,他说:“不苦不累是假的,但每当看到服刑人员经过监狱教育改造成功回归社会,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无愧这身警服。”从警25年,陈建水早已将监狱民警察这份职业融入血脉,这位柔情似水的高墙尖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从警之初的铮铮誓言。(通讯员 何巧云  刘虎 张卓 姚鹏举  )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