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新春走基层·总书记到过我们家 | 金花园社区的幸福密码

1月24日,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携手王兰花热心小组慈善协会,开展“辞牛迎虎贺新春 情暖社区情味浓”主题志愿活动,为辖区各族居民送春联、送文艺,让大家感受社区的关怀,一起分享节日的喜悦。

活动现场,该社区提前对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消毒,严格做好参加活动人员的健康码行程码验证、人员体温测量、口罩发放等防范工作,为活动开展提供有力措施保障。

牢记嘱托

共建美好新家园

当天,在金花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墨香飘溢,气氛热烈,一幅幅充满喜庆、吉祥、祝福、欢乐的春联和福字,引得大家称赞连连。

“每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社区都要请老年书法协会的书法家,给我们写对联、送福字,我们感到特别高兴。你看,这大大的福字,大家都沾沾喜气。”金花园社区居民潘保权高兴地说。

随后,社区工作人员和王兰花热心小组慈善协会志愿者们一起将写好的春联、福字,送到社区高龄老人杨友德家中。

“罗姨,你和杨叔这几天身体好着没?我们今天来看看您老俩,和你们唠唠家常,顺便帮你拾掇拾掇屋子。”

“好着呢,好着呢,这么冷的天,你又来看我了。”

……

杨友德的老伴罗凤梅热情地招呼王兰花热心小组慈善协会志愿者郭淑玲进屋,紧紧握住她的手聊起了家常。

青年志愿者们则撸起袖子帮罗凤梅擦玻璃、拖地……

今年94岁的杨友德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党员,收到春联和福字的他激动地说:“因为我年事已高,社区干部、“红管家”、志愿者就经常到家中给我宣讲党的政策、读报纸和送温暖,给我们老两口很多的关怀。”

今年65岁的郭淑玲与“七一勋章”获得者和“全国道德模范”王兰花一起做志愿服务已经17年了。这些年,郭淑玲义务照顾孤寡老人,不问付出,不求回报,跨越血缘,用行动诠释了“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被大家亲切称呼为“最美邻居”。

十几年来,作为慈善协会一员,郭淑玲积极献计献策解决居民生活问题、贫困孤寡群体大病医疗和救助、贫困学生入学难、家庭矛盾纠纷等事项。

“这些看来很平常的事,但在居民生活中却是大事,居民能找我们,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本着‘靠近我,温暖你’的志愿服务宗旨多为居民们跑跑腿、磨磨嘴,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好。”郭淑玲说,她要以王兰花为榜样,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永不停歇。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社区党委组建了110名的单元‘红管家’队伍,推动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小区里、楼栋中、商网下,让每个网格都有专人负责,每个楼栋都有党员服务。有效激活了‘神经末梢’,畅通了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居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找到党组织。”作为一名楼道“红管家”,社区老党员马洪跃打开了话匣子。

近年来,金花园社区党委坚持把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紧扣民族团结这个主题,用基层党建的“绣花针”串起了基层治理的“千条线”。

兰花芬芳

志愿服务聚合力

1月26日,吴忠迎来了春节前的一场大雪,大地披上了白色的“棉袄”。

1月27日一早,“七一勋章”获得者和“全国道德模范”王兰花集结王兰花热心小组慈善协会的志愿者来到金花园社区,开展扫雪除冰志愿服务活动,全面保障居民出行安全方便。

天气的寒冷挡不住马建军、唐莉红、毛金英等志愿者们的热情,大家干劲十足,忙的不亦乐乎。

“组织志愿者扫雪除冰是我们冬季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常规‘动作’。”王兰花表示,这些年来,这支队伍还在金花园社区常态化开展“一对一”、个性化服务。

金花园社区居民顾小红患有二级智力残疾,父母都已去世,长期一个人生活,社区便主动承担起照顾她的生活起居。每逢节日,社区都会联合王兰花热心小组慈善协会志愿者给她送去关怀和慰问。平时说话吐字不清晰的顾小红红着眼眶,抓住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的手说:“社区就是我的家,你们就是我的亲人。”   

“多年来,王姨妈带着志愿者穿上‘红马甲’,为社区残疾群众洗澡、剪指甲,为独居老人包饺子、演节目,小两口‘拌了嘴’,他们上门调解,说一说、劝一劝,小两口破涕为笑了……”金花园社区党委副书记杨婷感触道,这一桩桩、一件件志愿服务连起民心、聚着民意,一朵“王兰花”、一群“红马甲”,温暖了整个社区。

“做志愿服务的这些年来,我曾10次到北京领奖,6次见到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6月8日,习总书记来到咱们金花园社区,并为社区志愿者点赞。他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各族群众要一起努力,志愿者要充分发挥作用。这就是对我们志愿者最大的鼓舞,我一定不会辜负习总书记对志愿者的嘱托和期望。”王兰花说,她今年虽然72岁了,但还能动,还要继续多为群众做一些事。今后,她要继续扎根基层,继续做好志愿服务。 

鲁迅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王兰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投身于社区治理等工作中,她像一盏“小桔灯”,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为更多人引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金花园社区辖区单位动了起来、社区党员站了出来、居民群众跟了上来。退休老党员铁占明主动请缨,组织身边的38名“老哥们”“老姊妹”成立了“铁班长”志愿队,广大居民群众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章”,谱写了同心战“疫”、共克时艰的民族团结新画卷。

邻里守望

民族团结一家亲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金花园社区,处处传颂着各族居民群众民族团结如一家的生动故事,处处洋溢着群众的幸福笑脸。

1月28日下午,金花园社区居民肖术华、海江和李晓霞来到邻居孙彦民家做客。

“春节将至,我和老伴商量着,把老邻居们邀请到家里来做客。因为大家不但平时走得近,他们还经常和我老伴一起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孙彦民老伴李明秀说,如今,不少城市小区居民都有这样的感觉,不缺吃、不缺穿,就缺邻里好感情。出门一把锁,进家关起门,互相之间很少往来,邻里之间感情淡薄。但金花园社区的老邻居们年纪都相仿,十多年来,一直和睦相处,亲如一家人。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咱们金花园社区,拉的家常话句句暖人心。他对大家说,金花园社区各民族之间和睦的关系是他最希望看到的,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孙彦民表示,总书记的嘱托时常萦绕在他的心头,十几年来,他早已把民族团结理念化作自觉行动,将邻里感情化作亲情。

孙彦民的回族邻居杨德军身患重病,孙彦民虽然自身并不富裕,但还是挤出1000元亲自送去,鼓励杨德军战胜病魔、渡过难关。

“在这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里,‘活雷锋’仇良明一有空就为空巢老人免费理发,楼道‘红管家’魏举每天义务维护辖区安全, 同住一个单元的何艳玲和李巧云民族不同却亲如姐妹,李巧云外出时总会把家门钥匙交给何艳玲……”肖术华说,金花园社区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感人故事,一桩桩一件件说也说不完。

“邻居好,赛金宝。”这句话在金花园社区体现得淋漓尽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我们深化民族团结‘四部曲’品牌,打造‘石榴籽议事厅’和文化长廊,持续举办居民翘首以待的社区邻居节,深入开展‘践行使命颂党恩、邻里和谐谱新篇’等活动和‘民族团结模范楼栋’‘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评选,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金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张丽萍说。

近年来,金花园社区党委立足实际,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建工作的主题主线,不断探索创新党建引领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式,持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载体,持续唱响“民族团结一家亲”党建品牌,用有温度的党建带给居民群众有质感的幸福。(记者 杨娜)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