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凝魂聚气擂劲鼓——2020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每一个不平凡的过往,都镌刻下不平凡的印记。

2020年,当岁月流转激荡成河,当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吴忠大地处处映射着恢宏思想之光,集聚着主流价值之魂,绽放着绚丽文明之花。

主基调更鲜明,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过去的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主题主线,聚焦“十大工程”,守正创新开新局,担当作为展形象,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舆论支持、丰润道德滋养和优秀文化浸润。

坚定主心骨,以“新思想”凝聚精气神

“欲事立,须是心立。”2020年,面对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吴忠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研讨,不断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把握战略定力、汲取智慧能量,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补足理论“养料”,加足精神“燃料”。坚持学习,善于学习,一直是我市推动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更是吴忠进步的不竭动力。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摆在突出位置,精心安排部署,学深学透、弄懂弄通、举一反三,注重学习实效,提升能力素养和工作本领,推动我市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年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7场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等专题集中交流研讨8场次,开展专题辅导讲座6场次。研究制定吴忠市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制度,对14个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开展巡听旁听,做到以听促学、以听代查、以点带面,不断提升基层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语重心长、言犹在耳。

一年来,全市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与普及,组织开展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征文活动,共征集论文164篇,评选44篇优秀文章在《吴忠日报》刊发。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和叮嘱,让咱一家人备受鼓舞。”前不久,站在舞台上,作为吴忠市弘德宣讲团的一员,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村民刘克瑞用质朴的语言分享了他的脱贫故事。

“宣讲内容和老百姓的生活特别贴切,我们很容易接受。”该村村民张根生听完宣讲团的宣讲后感触颇深。

成立于去年10月份的吴忠市弘德宣讲团,依托弘德村党员电教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用真情实感唤起百姓心底共鸣,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利通区“兰花芬芳”理论宣讲吸收先进典型、退休党员、居民代表等“草根名嘴”,探索出了一条用方言进行宣讲、用鲜活事例来阐述理论、用民间艺术形式来解说政策的理论宣讲新路子;青铜峡市“东街大妈”宣讲队采取“板凳会”“庭院会”“老姊妹拉家常”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小区群众进行理论宣传宣讲;盐池县精心打造“移动讲堂”,特别是专门成立“8090”青年宣讲团,面对面、互动式深入一线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同心县突出群众需求,成立“同心同德”宣讲团,广泛宣讲致富故事,深入宣传脱贫精神……我市依托“四千万”工程,开展“吴忠文明大讲堂”系列宣讲活动,着力打造了基层有特色、有感染力、有影响力的理论宣讲品牌,打通了理论武装的“最后一公里”,使中央精神、自治区党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家喻户晓。

去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各类宣讲5490余场次,受众达38.7万余人。

打好主动仗,以“强担当”弘扬主旋律

2020年,是吴忠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忠诚”。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忠诚担使命,用责任写担当,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最热温度,在这场战“疫”中燃起一团积极向上的火焰。

我市迅速建立疫情应对宣传引导机制,统筹理论舆论、文化文明、网上网下、大屏小屏等多方媒介资源,掰开揉碎讲道理,深入浅出话常识。在市、县媒体开设“万众一心共抗疫情”等专题专栏,及时刊播和转载疫情基本情况、防控情况、辟谣信息等相关报道,加强权威信息发布。推出《铁子大喇叭》等反映疫情防控新媒体产品109个,“直播吴忠”抖音号总播放量超8700万人次。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笔”为枪,以“纸”作旗,以“艺”“战”疫,组织文艺工作者积极创作反映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和社会各方面的感人故事、先进事迹和科学防疫抗疫知识的文艺作品2000余件,赠送驰援湖北襄阳医疗队队员书法作品100幅,举办了“‘艺’起抗疫吴忠有爱”书画摄影作品展和“‘战’疫情、奔小康、促发展”线上云展演和线下巡演,推出了《春天还会来》抗击疫情主题微电影,营造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浓厚氛围。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全市新闻工作者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引导干部群众为奋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奋勇向前。

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首站就来到了吴忠,让全市人民备受鼓舞和振奋。各级宣传部门和媒体精心设计专栏、专题,保证版面和时段,通过系列报道、系列评论(社论)、典型报道、理论文章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在习近平总书记离开视察点的第一时间,捕捉脱贫群众、社区干部、企业员工等的感动、感激、感恩之情,采写了《刘克瑞脱贫记》等一大批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的报道,推动总书记相关报道持续升温。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市以开展“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为契机,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采访报道,围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志愿服务等,先后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推出了《宁夏吴忠:志愿之城,行胜于言》《西海固脱贫攻坚,为什么吴忠成看点》等重头稿件和重点报道,全方位展示我市上下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使命。我市广大新闻工作者紧扣做好调转增融“四篇文章”、坚决守好“三条生命线”、争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等重点内容,开展多角度、系列化的报道和解读,凸显了中国声音的吴忠表达。2020年,在一篇篇稿件、一幅幅照片、一个个镜头里,充分展示了吴忠砥砺奋进、逆势前行的新气象、新作为。

勇立潮头,守正创新。我市顺应媒体格局深刻变革,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奏响时代最强音。目前市、县融媒体中心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

高扬主基调,以“正能量”传递真善美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来到利通区金花园社区,并为社区志愿者点赞。他说:“你们的经验很好,真正体现了行胜于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各族群众要一起努力,志愿者要充分发挥作用,谢谢你们的努力和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成为全市志愿者队伍继续做好志愿服务的不竭动力。从成立时的7人,发展到如今6万多人的王兰花热心小组,不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实际行动温暖他人、奉献社会。开遍吴忠的“兰花”,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疫情防控不容松懈。连日来,流动的“志愿红”奔波在各个乡村、社区、企业、车站等,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守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知行合一,行胜于言。我市深化“志愿之城”创建,培育“红草帽”等志愿服务品牌36个。2020年底我市实名注册志愿者占比达到19.66%,高于中央要求“十三五”末目标6.66个百分点。

在红寺堡区税务局,美化亮化过后的办公楼焕然一新,改建的餐厅、健身房、心理减压室等让干部职工有了温馨舒适的“家”。该局按照“优化载体搞创建、深化创建树形象”的思路,以创先争优、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为内容,以扶贫济困献爱心为载体,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作贡献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夯实了“文明根基”,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单位。

“文明花开结硕果,同心掬得满庭芳。”我市扎实推进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五大创建活动,去年创建全国文明单位7个、文明村镇4个、文明校园1个、文明家庭1户,2个单位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餐桌上,“公筷公勺”“光盘行动”渐成时尚;马路上,相互礼让、各行其道成为默契;城市中,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环境发生“蝶变”……环境变靓了,道路更宽了,秩序规范了,空气清新了,素质提升了,一街一景、一言一行,每一个创城的“小气场”汇聚成吴忠文明“大气候”。

“在这里,不仅环境好,老师也教得好,我还能交到很多新朋友。”9岁的李嘉辉把青铜峡市文化馆公益美术班当成了假期的“第二课堂”。

寒假以来,该市文化馆的美术、国学、琵琶等少儿公益课程相继开课,多位文化服务教师现场授课,为孩子们义务送上一堂堂生动的文化课。

近年来,青铜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地方文化馆、图书馆、基层公共文化活动室等,整合各方资源,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广大学生和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在榜样模范典型的示范带动下,勤俭节约、孝老爱亲、诚信教育、公益行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文明旅游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同频共振,潜移默化地引导人民群众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润物无声地让核心价值观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发展才有方向”。目前,我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7个、实践站1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我市制定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任务分工方案和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具体举措,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推荐自治区云发布“我身边的战‘疫’模范”355名。从不断涌现的“好人”到各行各业的“最美”,从受到表彰的“奋斗者”到默默无闻的志愿者……灼灼微光汇聚成了吴忠璀璨的道德星河。

锚定主目标,以“软实力”满足新期盼

人民是时代的主人,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距话剧《高沙窝脱贫记》在盐池县王乐井乡曾记畔村首演已经过去了5个月时间,只要提及这部由我市策划、宁夏演艺集团话剧院创排的话剧,曾记畔村村民牛生虎总能产生情感共鸣。这个曾经掏不起儿女学费的庄稼汉,用“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脱贫信念,通过“金融活水”发展滩羊养殖,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年收入近8万元。8次蹲点调研、12次修改打磨、4次评审、3个多月密集排练……以曾记畔村“诚信传奇”为故事原型创作的话剧已在全区重点扶贫地区开展巡演221场次,并入选国家文旅部“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

过去的一年,全市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社区、农村,开展采风创作、慰问演出、文化惠民活动482场次。在为广大群众带去高品质“精神食粮”的同时,文艺工作者也收获着心灵的感动和创作的滋养。我市作家马占祥凭借《西北辞》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强化产业发展,培育新动能是我市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关键。我市组织开展了2020黄河金岸文化旅游节暨“5·19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一部手机游吴忠”微信小程序上线运行。利通区、红寺堡区、同心县、盐池县分别举办畅游乡村、油桃采摘节、全民健身走、第二届“烽火长城”等系列活动,共同推动文化旅游快速“回暖”。

如今,全市文旅产业资源要素配置进一步优化,各类文旅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标志性的文旅产业项目逐渐增多……陌上花渐开,希望次第来。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奋力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吴忠的起步之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上下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继续前进,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汇聚起争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吴忠的强大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报记者 谷刚)

责编:李娜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