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吴忠早茶美食,不能不提到羊杂碎。羊杂又叫羊下水,包括羊的头、心肝、肺、肚、筋、肠等。羊杂碎是牛肉拉面外,吴忠人最特色的早餐之一。
在吴忠,羊杂碎经过店家的精心加工,一碗含有头肉、心肝、肺、肚、筋、肠、葱花等的大杂烩便成了一道香喷喷的美味。端到食客桌子上时,就像吃拉面一样,羊杂碎上面漂浮着一层红油。香喷喷的羊油辣子,是羊杂碎的灵魂。吴忠人喝肉汤,习惯加辣子油。在饭馆子里吃,一般厨师都会给放上一勺辣子油,和葱花香菜一起显得红绿分明,刺激你的食欲。就这,端上桌后,吴忠人自己还要拿起桌子上的红油辣子碗再来上N勺,搅拌后整碗都红彤彤地。吃羊杂碎时,还要就着一个或者两个白饼子吃,才算过瘾。到最后,大约还剩半碗红汤。似乎这才是最美味的吃法。不加辣子油,不叫本地的味道。
辣子油,是在吴忠吃羊杂碎的标配之一,它是激发羊杂碎味道的关键调料。
辣子油的干辣椒,来自宁夏本地。宁夏本地的辣椒和其他地方的辣椒相比,别有风味。宁夏日照时间长,早晚温差大,辣椒肉厚偏大略甜,做出来的辣椒油清亮发稠,香味浓醇。炸羊杂碎的辣子油也是有讲究的,必须用羊的腰窝油。羊腰窝油炼好后,再放入20多种香料炸出滋味,略微降温,然后徐徐倒进装有干辣椒的油灌子中,一边搅动一边倒油,放凉即成。这种新鲜羊油加辣椒熬出的羊油辣子,综合着羊骨汤的鲜香,覆盖住了羊膻味,赋予了羊杂碎醇厚香喷喷的滋味。
羊杂汤是烹烩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羊杂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浓浓白白的羊杂汤的制作也很重要。把羊骨架用清水淘洗干净,剁成大小适宜的块子,放锅里,加满清水,大火烧开,一直到滚沸状态,此时的汤清淡不乳白,加入适量的羊板油,继续熬煮,一个小时后,把漂浮在上面的杂质撇出去,这时的汤就纯净稠黏,再放些葱姜大料,熬成像牛奶一样的乳白色,羊杂汤就熬成了。
“杂碎没肺,吃着无味”。吴忠的羊杂碎加入了“面肺”,就是把新鲜羊肺洗净后灌入面浆水,煮或蒸至口感滑糯,色泽微黄。晾凉,切条加入到羊肉汤里。面肺、羊心、羊肝、头肉、羊肚和面筋,香味四溢的羊油辣子,羊肉汤,这样一碗色香味俱佳的羊杂碎放在食客面前,足以搅动多少人的味蕾反应。
羊杂碎的加工,数面肺最复杂。面团和好后,放进清水里反复搓揉,直至只剩下面筋后拿掉,只留下白乎乎的一盘面汤。把新鲜洗净的羊肺一次又一次放水龙头下,从气管灌进清水,直到血沫子浸出,肺完全变色泛白才可以用来制作面肺。这时候,把那盘面浆汤反复顺着气管灌进肺中,不断地重复之前的动作,面浆汤使得羊肺不断的膨胀变大,变得又大又白。最后将灌好的羊肺上锅煮,煮熟晾干后再切成条备用,即成羊杂碎里的条状面肺。制作面肺是相当考验店家或者厨师的耐心。面浆量多了,面肺会显得硬生;少了,面肺黏糊,而且没有筋道。据说这是在上世纪那个困难的年代,当地人为了不浪费羊内脏而发明的做法。
吴忠的羊杂碎还有一段传说呢。据《宋史·夏国传上》,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五月,党项族首领李继捧归附宋朝,迁徙关中,而其族弟李继迁不愿意内迁,遂假装奔丧,把兵器藏棺材中出逃,随之竖起大旗叛宋。宋夏州知州尹宪、都巡检曹光实率骑兵夜袭,杀其士卒500,俘其母、妻,李继迁大败而逃。狼狈逃窜之际,人饥马乏,粮草断绝,看着当地宰羊后随意丢弃的满地羊下水,士兵夹着香草乱刀剁碎煮熟,不曾想竟香味四溢,遂流传开来。
在吴忠,每家羊杂碎店都在招牌上醒目地写着:自己清洗加工!和做面肺一样,这些都带着店家的精心。在家庭里,很多人不喜欢买各种下水,无论是牛的,羊的,因为觉得异味重,看着心肝肚肠筋上粘附的黏液都不想买了,觉得自己加工麻烦,但是买现成的又怕洗得不够干净。其实加工也是挺简单,主要是盐搓法,就是把羊杂碎放盆中撒入盐搓洗,使羊杂碎中的血沫和黏液析出,然后冲洗干净,盐可以有效去除掉羊杂碎的异味。
宁夏羊只最出名的当属盐池滩羊,就是生长在滩地的高原羊。西北盐碱地多,是甘草、盐蒿等沙生植物的理想生长地域。盐池滩羊吃的是甘草、莎草、野苜蓿、苦豆、盐蒿等,喝的水稍微有些咸,吃着这种甜味的甘草、苦味的苦豆草、咸味的盐蒿,喝着味咸的水的羊只,羊肉的味道全国独一无二。盐池滩羊因其特殊的生长环境,羊肉色泽鲜红,脂肪乳白,分布均匀,含脂率低。肌纤维清晰致密,有韧性和弹性,外表有风干膜,切面湿润不沾手。肉质细嫩,不膻不腥,是公认的优质羊肉。羊杂品质自然水涨船高。
怎样吃羊杂碎?著名作家张贤亮曾经就此写过文章,说作家自己在宾馆、招待所里吃过羊杂碎,怎么吃怎么不是滋味,觉得不管是哪家小摊上的也比这里好。仔细琢磨以后方知道,吃羊杂碎须得吃它的氛围、食具和本人的打扮。
一张油腻腻的桌子,最好是连桌子、板凳都没有,蹲在黄土地上,身旁还得围着一两条狗。氛围就有了。捧的是粗糙的蓝边碗,抓着发黑的毛竹筷,就得使用这样的食具。本人呢,最好披着老羊皮袄,如果是夏天,就要穿汗渍的小褂。这样吃,才能真正吃出羊杂碎的味道和制作者的人情味来。
作家幽默道:当然,这样的行头和氛围,吃苏州的蟹黄包子或广州的凤爪,不仅很不像样子,还会食而不知其味。但对羊杂碎,还非这样吃不可。浅而言之这是“食相”,深而言之就是属于文化中饭食的方式。什么是“风味”呢?风味就在这里!如同苏轼的“大江东去”,不能让二八娇娃持牙板启朱唇来唱,非得请关东大汉引吭高歌,听起来才过瘾。
羊杂碎虽然有些小贵,但是来吴忠,如果不吃上一碗香喷喷的带着面肺的羊杂碎,你一定会遗憾的。(通讯员 张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