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初心使命代代传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党上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

百年征程路,初心映塞上。本版聚焦抗美援朝老兵、老党员、老工人,讲述他们的战斗和革命生涯,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以生命赴使命

闫满堂展示他保存多年的军用水壶。

88岁的闫满堂,现居住西吉县兴隆镇下范村七组,于1951年6月15日在甘肃省平凉市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从独立营选调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那年他18岁,正值热血沸腾的年纪,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嘹亮军歌,跨过鸭绿江。

“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练一练手中枪,刺刀手榴弹,瞄得准来,投也投得远,上起了刺刀让敌人心胆寒……”闫满堂挺直腰板,唱起这首流行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歌曲,仿佛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上了战场,弹药消耗过半,就向班长报告,等冲锋枪子弹剩30发、步枪子弹剩5发,再不能打了。这时候看弹药能否供上,如果不能,就做好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闫满堂回忆。

“赴朝作战一年里,我们一直坚守在‘三八线’附近战斗,阻击敌人。”闫满堂介绍,当时志愿军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根据不同的作战对象和环境变化,以灵活的战术实施穿插迂回,打夜战、打近战。

“部队经常晚上集结,利用夜色掩护接近敌人,战士们勇往直前,前赴后继。”闫满堂说,“战士们抱着‘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喊叫’的斗志,与敌人战斗。”

“1952年秋季,在一个阴雨连绵的夜晚,我们班所在的营偷袭敌人驻地,采取猛打、猛攻、猛撑、猛撤战术,和敌人混在一起,战士们抱着炸药包,扑到敌人坦克前,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场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就在这次战斗中,闫满堂中弹受伤。

“中弹后,等我醒来时已被送回国。最后从别的战士口中得知,那次战斗中有几百名战士牺牲,只剩下十几人了。”说起牺牲的战友,闫满堂几度哽咽。

抗美援朝战争阶段,中朝军队于1952年9月中旬至10月底,对全线敌军发起战术性反击战,闫满堂参加的就是这场战役。

“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中朝人民血肉紧相连,从过去到现在……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特别好,孩子妇女主动救伤员。”闫满堂说。

回国养好伤后,闫满堂被编入预备役,任陆军上士班长,参加剿匪战斗。1953年3月18日,闫满堂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复员到地方。回家后,他先后任生产队长、民兵营长、大队长、村党支部书记等职,一直工作到1991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出了军威和国威,保卫了祖国安全。”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闫满堂激动地说:“现在的好生活是用鲜血换来的,是劳动人民亲手创造的。”

几十年来,闫满堂一直保留着军人的习惯,不论穿什么衣服,总是要在腰间系上皮带或绳子。“节约是聚宝盆,铺张浪费不文明。”他经常用这句话教育子孙后代,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传统,“生在福中要知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不要忘本。”(记者 剡文鑫 文/图)

宁夏巨变 百姓享福

冯云全和妻子。

日前,吴忠市老党员冯云全在家中收到党组织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我将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做到信仰坚定,对党忠诚,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冯云全说。

家住吴忠市汽车站家属楼的老党员冯云全,有68年党龄,祖籍山东省平邑县大殿汪村人。“我在少年时代就加入大殿汪村儿童团。每逢村上开重要的党支部会议,我和村里的其他儿童一起伪装成玩耍的模样,一旦发现敌人进村时,都会把山头的小树放倒报信。”他回忆,姐姐是地下党,后来随军南下。在姐姐感召下,他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全国解放后,他先后在大殿汪村生产队干过会计、队长等工作。1958年响应党的号召,他作为一名山东济南铁路局工人赴宁夏支援建设。冯云全先后在中宁、吴忠交通运输系统工作,直至1999年退休。“那时候,单位只有40多辆车,主要发往银川、西安、定边、同心等地。”冯云全说,由于路况差、车辆少,发往西安的班车2天才一趟,要花费2天时间才能抵达。而现在坐高铁3个多小时就到了。

“当时吴忠的城区面积很小,除了主街上有供销社、门市部外,根本没有百货大楼、商场等。而各乡镇都是土路,农民进城不是赶着驴车,就是步行。”他说,如今吴忠市新建小区别具特色,菜市场和超市就在家门口,很方便。

“结婚后,孩子接连出生,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单位考虑到我家庭困难,给妻子安排在机关农场工作,生活才逐步有了起色。”冯云全说,如今6个子女分别在石油、公安和路政系统工作,四世同堂,幸福美满。

冯云全退休后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参加社区党员活动,年事渐高行动不便的他委托子女代交党费,让子女为他读书读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子女要听党话感党恩。

“宁夏这70多年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就是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冯云全说,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大家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记者 蒲利宏 文/图)

与党同龄 初心不改

郭江缓缓敬了个军礼。

贺兰县洪广镇金沙村100岁的老党员郭江,自豪自己和中国共产党同龄。

6月25日,记者走近老人,聆听他那些不平凡的故事。为了照顾父亲,小儿子郭建清放弃到城里打工的机会,夫妻俩在村里承包了几亩地。

家里有一枚“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章,老人几乎天天挂在胸前。“这个纪念章是国家发的,父亲把它当宝贝。”郭建清告诉记者,从部队退役后的父亲当过村支书,他秉性刚正,一直教育孩子们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华山战役爬铁索链、元大滩战役云梯登城、永丰战役和敌人面对面拼刺刀……老人的思绪断断续续,仿佛回到了那烽火连天的岁月。

“我父亲是1947年10月参加解放军的,当时几乎天天都在行军打仗,记忆最深的是永丰一役。”郭建清告诉记者,父亲是在永丰战役中受伤导致伤残。年轻时的父亲经常给他们讲述永丰战役的惊心动魄,并教育孩子们懂得感恩,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听父亲说,那次他们跟敌人近身混战,我父亲拿冲锋枪朝敌群猛扫,满脸流着血都感受不到,直到痛得几乎昏死过去,才发现胸部已经中弹了。”郭建清拿出父亲的伤残证给记者看,上面记录着“1948年10月,在陕西省蒲城县永丰镇与胡宗南部队作战时负伤,导致右胸大肌缺损神经受损行动不便,伤残等级为二等乙级。”

100岁的郭江仍然记得,打仗时,战士在前线受伤了,老百姓主动充当医护员,把伤员抬到安全地带抢救;听说解放军部队要来,老百姓拿着花生、鸡蛋、玉米塞给战士,战士们牢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老人会经常说给子女们听。“人民军队为人民”,老人一直觉得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初心,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走到哪里都有老百姓支持。

“郭老,党的100岁生日马上到了,您有啥想说的话吗?”老人右手残疾,缓缓举起左手敬了个军礼:“中国共产党好啊,党的恩情千言万语说不完。”(记者 张晓慧 文/图)

薪火相传 服务乡亲

姚发生与女儿姚林妹。

“回顾我这一生,我深深感受到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眼前的幸福生活。”日前,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的姚发生动情地说,自己将初心不改,牢记党恩,永远跟党走,发挥余热。

1942年出生的姚发生,依然还记得,解放前他家里没有土地,爷爷和父母就靠给地主打工维生,自己小时候还给地主家放过驴。直到解放后,他家分到了4亩地。那时候家里孩子多,没有新衣服穿,都是老大穿完的旧衣服老二再穿,衣服往往是补丁摞补丁。

“当时就靠这4亩地养活了家里9口人。”他说,宁夏解放后,他自己才有机会到金积小学上学,政府一个月还补助3元助学金,又上了三年中学后,到秦坝关小学当了一名教师。

后来他又到梨花桥大队从会计、民兵连长、队长干起,一干就是20多年。“我清晰地记得,1967年6月1日,在老队长的介绍下,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姚发生说,那时候党员干部每天都要参加插秧、修渠和修路等劳动,与群众打成一片。

如今在姚发生的房间,还保留着他当年的学习笔记、奖状以及多本党的经典理论书籍。

“我是一个革命者,要做革命的良种,党把我撒在那里,就要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是姚发生1966年写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如今重读依然让他感动不已。

1985年,他离开梨花桥大队,先后到企业打工,后来又发展养殖业,生活越来越好。“记得1966年结婚时,住的是三间土坯房,四处漏风。而且到吴忠没有硬化路,全是土路。”他说,如今金积镇所有村都通上了硬化路,村民们都住上了新房子,大家对生活很满意。

退休后的姚发生始终不忘党员身份,总是第一个交纳党费,每次村里开党员大会,他都是第一个到场。令他欣慰的是,他的4个孙子都大学毕业了,如今都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做着贡献。

今年,姚发生的女儿姚林妹当选金积镇芦沟闸村党支部书记,时隔37年,父女俩薪火相传为乡亲们服务。姚发生现在每天坚持学习,拿着放大镜翻看报纸,每天一大早就收听学习强国的语音播报。

“老人家几十年坚持学习,也深深教育影响了我。”姚林妹说,父亲经常教导说,作为党员干部,要为人民服务,不能高高在上,要为群众多办实事。(记者 蒲利宏 文/图)

一封感谢信见证中朝情

叶光彩平日喜欢读书看报。

“叔叔,你的身体好吗?我和家里人都好,不要挂念,如果你再次能来开城,请你一定来我家做客,我们会热烈欢迎……”这是68年前,朝鲜女孩林勇泰用朝文写给叶光彩的一封感谢信。

6月26日,记者在中宁县见到了93岁的抗美援朝老军人叶光彩。与叶光彩一起重温他珍藏的抗美援朝小物件背后的故事。

叶光彩是中宁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65军医院文化教员,宣传干事,军报记者、编辑。在朝作战期间,荣获两枚军功章。

叶光彩说,他在朝鲜战斗生活了2年10个月,收藏了几件抗美援朝小物件。物件虽小,却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

叶光彩所说的几件小物件分别是军功章、抗美援朝纪念章和“赠给最可爱的人”搪瓷茶缸、为志愿军重伤员邓兴堂输血200cc的输血三联单、朝鲜房东女孩写的感谢信、几张朝鲜货币、《卫国前线》报社写的感谢信和发的慰问品。其中,朝鲜房东小女孩写给他的一封信,叶光彩视若珍宝。

叶光彩回忆,第五次战役后,他所在的部队进驻开城,担任板门店周边中立区的保卫工作。叶光彩驻扎在开城北郊一个叫社稷洞的地方,他和司令员被分配在一户姓林的人家里。叶光彩帮助这户人家挑水、扫院子、干农活。这户人家有一个12岁的女儿,叫林勇泰,聪敏伶俐,活泼可爱。小姑娘没有鞋穿,叶光彩就将自己省下的“中国胶鞋”和毛巾送给小姑娘。还将自己的笔记本、铅笔、铅笔刀等送给小姑娘,有空了还教林勇泰学习汉字。叶光彩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部队向铁路沿线集中,准备回国,小姑娘复课上学去了,没有当面告别。她回来后,给我写了一封信,交给当地政府,希望通过部队转到我手里,但这封信我没有收到。她不见回信,写的第二封信我收到了,这封信全部是朝文,我请了联络员翻译,才明白。”

“队伍再也没有去开城,由于各种原因,我也没有办法给她回信,这件事就永远地画上了休止符。70年过去了,我已经93岁了,林勇泰也快80岁了,但是我的心里一直没有忘记这家人和这件事。”叶光彩说。

现在,叶光彩将几件抗美援朝的小物件放在女儿家珍藏。“林勇泰写的这封感谢信是中朝人民团结互助、革命友谊的一个见证。我经常给儿孙们讲朝鲜房东女孩的故事,让他们感悟故事背后的精神传承。”叶光彩说。(记者 杨志挺 文/图)

记者手记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一路走来,初心不改。老兵、老党员、老工人们讲述的历史故事,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上前赴后继接续奋斗。

眺望前方征途,初心如磐志弥坚。我们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伟大号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大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担当时代新使命,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砥砺前行。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