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位置:首页 >城事
一样的童年 不一样的回忆

“六一”不仅是儿童们的节日,不少成年人也在这个节日里回忆起童年。童年是我们最怀念的时光,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的儿童节记忆,那份童真和快乐却毫无差别。

吃零食、穿新衣、去郊游、做游戏,这些趣事成了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历。“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本报采访了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大朋友、小朋友的故事,和他们一起回忆那些年我们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是怎么过的?看看有没有和你同款的儿童节记忆,让我们一起唤起童年记忆吧!

60后:唱歌跳舞过“六一”

“我们小的时候生活条件不好,没有新衣服,也没有玩具和零食,但是老师会给我们排练节目,因为我很喜欢表演节目,所以那时,我最盼望的就是过‘六一’……”家住吴忠市利通区朝阳小区的李伟今年64岁,回忆起50多年前的“六一”国际儿童节,一时间,很多回忆涌上心头。

1965年,李伟就读于吴忠市利通小学一年级,每逢“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的老师为孩子们精心排练节目,喜欢唱歌跳舞的李伟永远都是最积极的一个。大家穿上白衬衣、蓝布裤子、戴着红领巾。“我当天穿的蓝布裤子是问我同学妈妈借的,裤子特别大,找根绳子把裤腰扎紧不掉下来就行。”

“敬爱的毛主席,你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你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说着,李伟想起了小时候曾经最爱唱的一首歌,她还轻声哼唱道。“到了五年级,我们开始学习忠字舞、样板戏,像沙家浜、红灯记之类的,我都特别喜欢……”李伟说,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音乐课,那时候都是脚踏风琴,哪个班上课,就有同学帮老师把琴推到教室里,老师也会让我领着大家唱一首歌。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李伟依然热爱唱歌跳舞,并在老年大学学习,弥补年少时没有学到的知识。

80后的“六一”国际儿童节一个重要的环节莫过于表演集体舞蹈。图为80后在盐池县冯记沟乡表演节目。

70后:幸福回忆定格在照片里

70后如今已为人父为人母了,还有的都当上了爷爷奶奶。在谈起他们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时,在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永昌社区工作的薛建国回忆道:“我当时在现在的利通街第二小学上学,当时的‘六一’很简单,早晨集体穿白球鞋、蓝短裤、白短袖,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表演节目。下午放半天假是我们最开心的事。”

1973年出生的薛建国快50岁,他的儿子已上了大学。看着相册中美好的童年,已随着时光的流逝定格在照片里了,但它还是能唤醒童年“六一”的快乐与美好。通过这些老照片,可以看到年轮在变迁,时代在进步,但唯一不变的是“六一”国际儿童节给予孩子们的莫大欢乐。

“那时的我们,‘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天下午放假后就开始高兴地玩耍,三三两两的小伙伴聚在一起,一个铁环、一个支架,摆开架势,滚铁环比赛随时上演!女同学们在地上画些简单的方格,单脚跳、双脚跳,简单的小房子可以跳上半天!”薛建国说,当时,他们还没自行车高的时候就已经学会骑自行车了,小伙伴骑着自行车,你追我赶,那时候路上没有那么多车,家长也不用太担心。这些都不算最开心的,其实最开心的事就是大人给孩子买新衣服。

“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能和大人去买衣服,或者到银川动物园玩一趟是最开心的事了。”薛建国回忆,当时“六一”国际儿童节放半天假后,姥爷便带着他去银川中山公园看动物,或者买新衣服等。在这期间,他可以吃上姥爷给他买的零食,还可以骑上旋转木马等,特别开心。

在薛建国看来,当时在学校上课,除了算术、语文,印象最深的就是音乐课。“老师有个风琴,是那种一边脚踩、一边弹的。很多歌我们都跟着老师唱,老师唱一句,我们就跟着唱一句。唱得好的小朋友还要站到前面唱,而我是最怕表演的。于是,我总是轻轻地唱,直到回到家才会大声唱,爷爷奶奶看着我唱就笑得很开心,我觉得非常自豪。”

每次放假,薛建国都会回到农村爷爷家住上一段时间。那时候,有的家庭已经有了9寸黑白电视机,每天傍晚,各家各户的孩子就搬个小板凳,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一个小英雄“铁臂阿童木”前来拯救世界。

“70后的童年,没有手机、电脑,漫山遍野四处跑,回忆里只有快乐。”薛建国开心地回忆道。

80后丁艳(左一)在三年级“六一”国际儿童节时和妈妈、妹妹合影。

80后:“六一”简单快乐充实

又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小时候的儿童节对于每一个80后都有着不同的记忆又有一样的经历。这几天听着孩子回到家说“六一”国际儿童节要发奖状的事,勾起了在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上桥社区工作的丁艳的回忆:“现在,我们80后都是陪着自己的孩子过儿童节了,然后感叹现在孩子的种种,和我们那时再做比较,应该是这样的……”丁艳笑呵呵地说。

1986年出生的丁艳已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她的童年是在利通区马莲渠乡现在的汉渠学校度过的。丁艳回忆说:“记忆里的儿童节就是不论什么款式的白色新球鞋、白衬衫和黑色或墨蓝色的裤子就行,有时会要求女生配白色的裙子。”

每年5月中旬,丁艳就开始在学校训练打鼓了。经过半个月的训练后,“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天,各学校的学生要集合在一起进行比赛。早晨,丁艳穿上新衣服来到学校,高兴地等着老师给他们化妆,一个个脸化得红扑扑的。“这时候,各学校的学生已经聚集到我们学校,校园里也来了许多家长,我既高兴又紧张。”丁艳说。

等比赛结束后,丁艳还会和同学在小吃摊上买零食,大家聚在一起,你一口、我一口,互换着把零食吃个遍。

“80后的童年里没有什么乐器,更不懂音符是什么东西。每逢放学回家,一群小伙伴在路上边玩边唱歌,《小螺号》《鲁冰花》《妈妈的吻》《小二郎》等歌曲是最常唱的了。回忆起童年时代看过的《阿童木》《花仙子》,玩过的弹珠、皮筋等,宛若一场清梦,久久不愿醒来。”丁艳说道。

很多90后过“六一”国际儿童节都会和同学合影留念。图为张元梓(左)和同学在学校的合影。

90后:再忆“六一”心情澎湃

不知不觉中,很多90后已经为人父母,曾经渴望得到“六一”礼物的他们,如今已成为给孩子准备礼物的主力军。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让他们忘却了自己也曾经是儿童节的主角。

“想起儿时的‘六一’,内心仍是开心和快乐。”5月31日,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塔社区干部张元梓说。1990年出生的张元梓现在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初为人母,她开心中莫名有了沉重的压力。现在每到“六一”国际儿童节,张元梓就要给孩子买各种好吃的、好玩的,看着孩子的“六一”礼物,她也回忆起了自己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她的记忆里,“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快乐的,也是自豪的。“每到‘六一’,学校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表演活动,还会让一些学生加入少先队。”成为一名少先队员后,胸前随风飘扬的红领巾在白短袖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鲜艳。

对于童年的回忆,张元梓印象最深的还是每到“六一”,小朋友脑门上都会画个红点点,成为了他们那个时代的印记。学校每个班都会表演节目,表演结束后,脸上的腮红和小红点也舍不得抹去,等到“左邻右舍”夸个遍才满意地“卸妆”。

“那时候,耳边一直充斥着儿童歌曲《好爸爸》《采蘑菇的小姑娘》等歌曲,以至于到现在,我都还能唱几句。现在再听到这些歌曲,心情还是很激动。”张元梓回忆道。

90后的孩子小时候大部分都喜欢吃辣条、烤肠、酸奶棒和干脆面,“每次买完干脆面,我都会把里面的卡片拿出来和小朋友们分享。为了收集卡片,我经常会去小卖部买干脆面吃。”回忆起这些,张元梓不禁笑出了声音。

2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小孩子每天都生活在镜头下,朋友圈、抖音等可以记录孩子每一天的成长。国家的强大、时代的进步让不想长大的90后们逐渐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童年也成为了他们这代人闲暇之余互相回忆调侃的话题。(记者 冯荣 张丽坤 贾丽)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