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守诠释"浪漫" 90后夫妻并肩抗“疫”
有一种浪漫叫抗“疫”夫妻,有一种幸福叫并肩前行。在我市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夫妻,是同事,更是战友,他们肩负着同样的使命,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在战“疫”一线,演绎别样浪漫。
在本轮疫情防控中,吴忠市人民医院马鹏飞 、王荣这对90后小夫妻主动放弃休息,他俩更是携手并肩,带着未出生的宝贝一起并肩走上抗疫的“战场”,坚守各自的工作岗位。
马鹏飞是吴忠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的护士,王荣是内分泌科的护士。自本轮疫情以来,怀孕7个月的王荣每天主要负责住院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因为科室有人被抽调参加核酸采样和支援工作,加之透析病人需要在院治疗,所以科室的工作量更加繁重,她常常因为走多了路而气喘,一天下来腿脚肿胀,下腹坠痛。病区的患者看着王荣挺着沉重的腰身不停地穿梭在各个病房,都会关心地问:“姑娘你吃了吗,要多加营养,注意身体……”。 面对患者的暖心问候,王荣每次都会笑着说:“疫情期间,每个人都很辛苦,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信宝宝也会很坚强的。”
自9月22日起,吴忠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每天出车近百次,达到平时出车次数的5倍,接诊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加。王荣的丈夫马鹏飞虽然同在医院上班,急诊医学科与内分泌科也就百米的距离,两个人却因工作忙碌而见不上面,只能通过微信相互扶持。 俩人分头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有时匆匆会面也顾不上说几句话,所有的思念和叮嘱化作相视一笑的理解和鼓舞,微信聊天界面的最后一句“加油!”是他们疫情过后最浪漫的约定。
吴忠市人民医院儿科护士妥亚昆与耳鼻咽喉颌面外喉科医生虎晓兵也是一对小夫妻,往日的同事,如今变成了“战友”,他们在此次核酸筛查中成为了一对核酸采集的夫妻档。
自从接到医护人员吃住在医院的消息后,可把这对小夫妻愁坏了,两个人都住医院,那2岁的孩子怎么办?
在医院人手急剧缺乏的情况下,为保障疫情防控与医院的正常医疗救治,小夫妻还是选择听从指挥,将孩子紧急送往父母家中。二人上午参加核酸采样工作,下午继续倒班上夜班。听到隔离酒店需要医疗保障的消息后,虎晓兵主动报名,进驻隔离酒店进行医疗保障工作。
两个人都处在疫情防控一线,都是在每天下班准备休息时赶快拿出手机,通过视频了解孩子在父母家的情况。妥亚昆说:“在忙碌的同时也会担心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好不好,每次看到孩子的笑容,才总算是安心了。”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在抗疫的“战场”上,他们是夫妻,亦是战友,更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用平凡的坚守和奉献,凝聚起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记者 吴海燕 )
好暖!社区居民主动为独自居家隔离的学生做饭
“饭做好了,请过来拿一下。”“好的,马上!”……连日来,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新民社区上桥人家居民马洪英每天为居家隔离的高中生马倩(化名)做饭的事,成为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段佳话。
由于疫情原因,马倩的父母被集中隔离。同小区居民马洪英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社区网格员,表示要给马倩做饭。马洪英说:“连日来,社区一个人当几个人用的呢,反正我一个人在家,就顺带着给这个娃娃做饭,用餐盒装好,再通知社区干部给送饭。”
“马阿姨跟我家无亲无故,每天坚持给我做饭,比我妈在家时做得还丰盛。”更让马倩感动的是,马洪英除了变着法做饭外,还每天跟她语音聊天,安慰她,鼓励她,让她感到很温暖。
“等疫情过去,我一定要亲自去趟马阿姨家,亲口对她说‘有你们,真好’。”马倩说。(记者 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