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红寺堡区公安分局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新时代社区警务改革,不断夯实基层警务基础工作根基,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平安建设水平,取得成效。红寺堡区实现了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盗窃案件同比下降,刑事案件破案、抓获率同比上升,可防性命案连续4年“零发生”。
狠抓警务改革,实现社区警务科学运行
根据辖区实际,该局调整划分14个警务区,在每个警务区建成“一室一品”各具特色的标准化警务室。
从机关下沉39名警力至基层,将社区工作经验丰富的民警安排至警务室,打牢社区警务根基;在派出所推行“一室两队”警务运行模式,派出所警力占全局警力、社区民警占派出所警力全部达到43%。
为社区民警统一配备电脑、移动警务终端、警用电瓶车、警用摩托车等信息化装备和交通工具,确保社区民警“配得好、留得住、沉得下、扎得深”,有效保证警务室的常态化运作。
红寺堡派出所创业警务室社区民警马昱说:“社区警务改革实现了社区警务工作迁移,打通了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
强化科技支撑,实现社区警务智慧引领
8月2日,弘德派出所民警利用弘德警务室平安乡村地网视频监控帮助群众找回丢失的手机;10月17日,该所民警利用弘德警务室平安乡村地网视频监控及时帮助群众找回走失的羊羔……
在弘德警务室建成平安弘德乡村地网工程示范点,动员各乡镇群众在院落、牛棚、羊圈等区域安装1734路视频监控,社区民警可对视频进行巡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置,做到小事有人管、小事能解决、小事不报警。
“自从在羊圈安装了智能视频监控,我心里踏实多了。警务室的民警随时帮我查看,真正起到了安家护院的作用。”弘德村村民刘克银喜悦地说。
构建共治格局,实现社区警务多元共治
“两年多了,只是想看看孙子、孙女,可每次都会因为看望孩子发生不愉快,甚至是打架……”7月15日,一名50多岁的男子在振兴警务室说话间流下了眼泪。社区民警丁红斋了解情况后,会同司法调解员,经过5个多小时的调解,一场僵持长达3年的家庭矛盾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社区民警除了完成信息采集、治安防范、场所管理等工作,更多的是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将警务工作触角延伸到最基层。通过“民警+N”“菜单式”等矛盾纠纷调解联动机制,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9月27日,大河乡石坡子村村民在自己签约的“平安顾问”微信群内向“平安顾问”辅警白雪峰求助,称自己一辆价值5000元的摩托车丢失。白雪峰接到求助后,在自己建立的“平安顾问”“红袖标”巡防微信群等发布了寻找信息,40分钟内,帮助村民找到了丢失的摩托车。
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该分局开展“平安顾问”签约行动,由民警担任辖区56691户群众的“平安顾问”,培育了“平安家园”“邻里守望”“平安义巡”等70支722人义务巡逻队,开展“平安守护”行动,破解了警力不足的难题,有效提升了治安防控能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通讯员 张鹏)
相关推荐
-
2020/10/29
-
2020/10/29
-
2020/11/02
-
2020/11/03
-
2020/11/03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