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阿姨,我要开学了,走后这段时间我妈妈会帮我照看您。”3月6日,志愿者庞凯龙带着妈妈一起看望身患重病的何阿姨,给她送去了一套睡衣和家里包的饺子,嘱咐她多注意身体。
今年22岁的庞凯龙是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从上高一开始,这个热情爽朗的大男孩儿第一次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也正是从那时候起,他与公益结下了不解之缘。“李国云是我志愿服务路上第一位引路人。”庞凯龙说,一开始,他的志愿服务工作仅限于前往敬老院关爱孤寡老人,在校园周边清扫环境卫生,但结识李国云后,志愿服务内容不断延伸。
58岁的潘大爷家住青铜峡市,妻子和儿子都是聋哑,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每隔一个月,李国云就开车带着庞凯龙去看望潘大爷。“李国云大哥毕竟已经工作,他总会买些生活必需品带给潘大爷,而我是一名学生,做的更多的是打扫卫生、清洗衣服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次、两次、三次……慢慢的,庞凯龙产生了一种想法:能不能从每个月的生活费中抠出两百元帮助潘大爷?他没敢告诉父母,悄悄地拿着每个月省吃俭用下来的钱交给李国云,和其他志愿者的钱积攒到一起,给潘大爷买生活必需品。
“我们都想不到,一个正在上学的大学生能这么懂事。”在李国云眼里,庞凯龙的志愿服务精神值得他们同龄人学习。
2017年夏天,庞凯龙和李国云、丁瑞、马帅等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一起加入到王兰花爱心慈善团队。“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被王兰花阿姨的那种精神所感动,在“小我”的基础上如何真正做到“舍我”,这是我们这个小团队需要学习的。”庞凯龙说,王兰花阿姨成为了她志愿服务路上的第二位引路人,通过不断的参与活动,他发现自己的眼界更宽了、服务理念也有所变化。
王兰花提出的服务宗旨“靠近我、温暖你”不仅仅是一种服务理念,更是一种服务态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庞凯龙主动报名参加了所在社区志愿服务队,给社区残疾人送食物、坚守卡点做防疫。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被王兰花慈善协会及裕西社区评为优秀志愿者,这其中有庞凯龙的一份功劳。
从王兰花到李国云,庞凯龙说他从不同的志愿者身上学到了爱的坚守,那是一种毅力,更是一种希望。就像王兰花常说的那句话,“志愿服务永远在路上,这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这条路上庞凯龙并不孤独,他愿做志愿服务路上的“接力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记者张建华 吴荣 通讯员 常少钰)
相关推荐
-
2021/02/18
-
2021/02/24
-
2021/02/24
-
2021/03/03
-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