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于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吴忠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建设审批更简、流程更优、服务更好、监管更准、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更强的营商环境”的目标导向,对照自治区“1+16”行动计划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统筹协调,全面落实自治区、吴忠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放出活力
简政放权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给市场和社会。我市坚持把该放的权彻底放出去,把该减的事项坚决减下来,把该清的障碍加快清除掉,持续为市场主体松绑、铺路。
坚持刀刃向内“再瘦身”。对市直部门230项行政职权进行调整,取消行政职权事项16项。下放宁夏吴忠金积工业园区、太阳山开发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18项。深化“三减一提升”活动,办理时限、环节、材料再压减56%、21%和30%。开展减证便办行动,取消94项证明事项,保留87项证明事项,压减52%。推进“四级四同”权责清单管理,高标准录入事项1275项,为顺利对接全国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夯实基础。
抓好盐同红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政务服务体制改革。坚持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支撑,推进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共享,促进各部门协同联动。目前,太阳山政务服务中心共设置盐同红三县(区)综合代办、太阳山综合窗口以及公安分局、市场监管分局等12个服务窗口,市级赋予的18项权限全部纳入开发区政务服务范围,完成24小时自助办税大厅建设,初步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综合代办服务平台。
抓好经济发达镇改革行政职权下划。下放给利通区金积镇行政职权56项、公共服务事项3项,赋予宁夏吴忠金积工业园区经济管理权限职权10项。
推行“一窗受理”改革。建成“易办·吴优”一窗受理政务服务平台,并于10月底试运行,实现了受理材料“秒录”和证照“秒批”。推出首批“我要开餐厅”“我要开商店”等20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以“我要开餐厅”为例,改革后群众少跑5个窗口、少排5次队,办结时间缩短20天。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针对审批流程不清、各部门各自为政和工作协同松散等问题,公示了五大类审批流程图,进一步明确审批阶段、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和审批时限,便于办事企业了解、审批部门执行、牵头部门监督。推行“多评合一”。将以往由企业承担的各种评估,统一由政府来做,企业共享,大幅降低企业成本。太阳山开发区、宁夏吴忠金积工业园区区域评估工作已基本完成,推行“多图联审”。将消防、人防、通信等审查内容纳入施工图设计文件一并审查,审图时间从2至6个月缩短至20个工作日内,推行“多测合一”。建立综合性测绘工作机制,将工程项目建设涉及的建设用地审批、城乡规划许可、建筑放验线、规划核实、不动产测绘等“七测”事项合并为“一测”,变收费“多头收取为一次收取”;制定自然资源工作通用底图标准,探索自然资源内部业务事项全流程“多测合一”改革技术路径。推行“大并联”审批方式,变以往与土地使用、设计、施工过程、竣工验收有关的38项“串联”审批方式为“并联”审批,实现“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预审和选址意见书由40个工作日优化为7个工作日;安全报监、质量报监和施工许可证合并办理,通过建立审管联动机制,行政审批部门和现场监督部门同一标准、同一表单联动,实现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同步实施,提高了监督效力。采取吴忠智慧住建和OA办公系统合并办理联审联签,将申请材料由3套优化为1套,审批时间由17个工作日减少为3个工作日。
深入推进市辖区综合执法改革试点。进一步理顺执法体制、强化执法协作、提高执法效能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一张清单管权责、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中心管调度、一套规范管运行、一张网格管治理”的“五个一”综合执法模式,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吴忠经验”。
大力优化政府服务,努力提供便利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对群众来说,每天开门就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几件事;对企业来说,最关心的就是成本、盈利等事情,如果政府不把这些事作为服务的落脚点,那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难以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为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增便利。
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开展“窗口无否决权”行动,对不属于本部门事项的,不设路障设路标;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不打回票打清单;对法律法规不明确的,不给否决给路径;对特殊需求事项的,提供预约代办和帮办。推行“好差评”服务,设置办事窗口评价器,接受群众监督。
全面推行“不见面、马上办”,全区通办事项100%实现网上受理,93%的事项可“最多跑一次”办理,网上可办率达80%以上。推广使用“宁夏政务服务网”“我的宁夏”手机APP,提高群众办事便利度。开展减证便办行动,编制《吴忠市人民政府取消的证明事项清单》和《吴忠市人民政府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取消94项证明事项,保留87项证明事项。
大力提升服务效率。一是优化供电服务。推行“互联网+电力服务”模式,线上办电率达到100%,线上缴费应用率达到83%;推出“三零”和“三省”服务,高压、低压办电环节分别压减至4个和2个;大幅减少客户停电时间和次数,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对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零距离、全天候、全过程”管家式服务。
二是优化用水用气供暖服务。用水、用气报装压缩幅度达到50%以上,供暖报装不超过40个工作日;推行水气暖报装“一次办好”、供水、供热“一窗式”审批。
三是优化不动产办理。推行“一表申请”“一网通办”;实施“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措施,实现抵押登记“只跑一次银行、只交一次材料、全流程网上审批”“不见面”服务模式,现已办理业务1121宗。采取“一窗三台”不动产登记受理模式,办理时限压缩到3个工作日;设立两个“企业专办”窗口,对企业急于贷款等特殊情况开辟快捷通道,即来即办,当天办结。
四是优化税务服务。实行“一表集成、智慧填报”,网上可办事项由23种增加到52种,截至9月份,网络申报率达到99.5%,网上缴纳税款占入库税款90%以上;建成4个24小时办税服务大厅,自助办税终端增至60多台,所有涉税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达到90%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减免税收21.8亿元,占同期征收入库比重47.1%。在全区率先全面推广自然人用手机代开增值税电子发票服务。
五是优化金融服务。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财税政策、监管政策,召开政银企对接会,落实信贷政策,利用“融信通”“如意唰唰贷”“黄河e贷”等措施,加大融资力度;9月底全市各项贷款余额676.6亿元、同比增长7.4%,新增贷款50.3亿元,是2019年全年贷款增量的4倍。
加强组织领导,为“放管服”改革提供可靠保障
加强领导是建立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可靠保障。成立了吴忠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市营商办设在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建立了联动推进机制,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责、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社会参与”的优化营商环境大工作格局。
一是建立台账明确责任。继续落实“1+16”行动计划分解任务,印发了《关于落实自治区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任务清单》,分解落实176项目标任务,明确任务措施、完成时限、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逐月报送推进情况,截至目前,176项措施全部得到落实。
二是强化督考狠抓落实。上半年,我们对自治区出台的稳增长24条、财政21条、中小微企业18条、吴忠市复工复产11条等政策措施进行督查,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督进展、找问题、提对策,向市委、政府提交督查报告。对自治区督查组反馈的7个问题进行跟踪督办,全部办理完结。将“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全市效能考核,权重3分,年底对照任务清单进行考核。
三是抓好培训提升精度。下半年,邀请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专家来吴忠举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暨优化营商环境测评体系培训班,系统解读《条例》精神,辅导优化营商环境测评体系,着力提升营商环境测评精准度。
不断优化法治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市努力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互惠共赢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方便企业退出。推行企业注销“一网”办理,将注销程序由4个缩短至1个。依法推进“僵尸企业”清理和重点破产案件审理,吴忠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协调宁夏吴忠金积工业园区40多家“僵尸”合理退市,审理破产案件两件,审查申请破产重整案件1件。在全区率先建立了“吴忠市企业破产统一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目前正在协调办理吴忠市佳美纸业有限公司申请破产重组事宜。
二是强化中小企业投资者保护。强化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的风险检查和控制,依法妥善审理金融借款、担保、保险等类型案件。运用调解、和解、拍卖、变卖、“执转破”等方式加大金融案件执行力度。推行“两个一站式”建设,有20多名律师参与中级法院调解矛盾化解当中。落实跨域立案和网上立案,目前受理网上立案30件,跨域协作立案3件。推进公证便民服务,当事人办理房屋转让等5项公证事项,实现了取公证书最多跑一次;实行公证费减免服务,金融贷款公证费由千分之三降为千分之一,低保、弱势群体减免公证费。
三是强化合同执行。对合同案件的立案、送达、开庭、结案等环节进行跟踪管理,缩短案件审理和执行周期;加快胜诉企业债权实现,确保依法执行到位。截至10月中旬,市中院司法网络拍卖标的物共169件,成交18件,成交额629.24万元,办理委托执行事项20件,执行督办事项56项。
加强公正监管,切实管出公平
监管是一篇大文章。监管做好了,公平竞争就能得到保障,市场经济体制就更加完善,这也有利于企业更好参与竞争。
一是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和日常巡查,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现已办结劳动争议仲裁案件78件,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建立“人社专员”服务企业机制,委派45名专员开展“一对一”企业帮扶。
二是加强市场主体监管。市、县市场监管部门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抽查23项,联合抽查5项。市场监管、税务部门制定“一单两库、一细则”,实现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全覆盖、常态化。
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受理民营企业申请注册商标,现已受理249件,目前全市注册商标总量达到6161件,有效发明专利386件,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72件。设立专利案件口头审理厅,今年受理专利侵权案件3起,建立市县乡三级知识产权执法网络,对商标印制、生产、流通全过程实行监管。四是开展政务失信专项治理。对100家失信企业开展了信用修复协助,帮助企业修复105条失信记录,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125人次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将3家企业、1个自然人纳入失信被执行名单。加大政府部门账款清欠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共清欠账款8.64亿元,市、县两级政府提前完成账款“清零”目标。(来源:吴忠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相关推荐
-
2020/12/22
-
2020/12/22
-
2020/12/22
-
2020/12/21
-
2020/12/21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