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走进吴忠市同心县石狮开发区满春村的扶贫产业园区,眼前的百亩玫瑰花芳香扑鼻。园内南侧,是一片上千亩的同心圆枣林,近万只生态鸡在枣树下撒欢觅食。
“你的这些同心圆枣、生态鸡等特色农产品如何打破销售瓶颈?”面对记者的疑惑,园区负责人马晓峰笑而不语,载着我们前往同心县“大美同心”消费扶贫电商平台展销中心。
走进展销中心,同心圆枣、枸杞、小杂粮……各类包装精美的农特产品摆满展示柜,这个去年11月新成立的电商平台,已引进同心县30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入驻,累计签订销售订单11万余单。
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既是创新商业模式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在闽宁协作驻同心工作组的积极努力下,从福建省借来电商发展的“东风”,助推同心搭上了农村传统市场转型升级的“高速列车”。该县引进厦门象多多集团,投资成立了来三斤(同心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搭建了“大美同心”消费扶贫平台,该县185款名优农旅特色产品集中上架,聚集效应正在不断显现。
同心县兴隆乡王团村村民张正兰,原本在村上经营着一家利民小商店,每个月只有几百元的收入。去年,张正兰将经营多年的商店升级成了电子商务服务站,自己不仅当上了掌柜,每个月的收入也开始过千元。
“我们最终要做的,就是把互联网带进农村,把农民带进互联网,让他们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马晓峰说,公司以“线下展销、线上下单”的方式快速实现产品销售、平台引流,采取“1+12+N”的三级电商体系,打造线下县、乡、村三级服务门店,构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运营模式,目前已辐射10个乡镇40个村,共计40个服务点。
闽宁协作筑巢引凤,越来越多的人才“活水”涌入乡村。28岁的返乡大学生马彦伏在“大美同心”负责网络运营,2015年他和几个小伙伴从北京回到同心创业,但因缺乏资金失败。“大美同心”成立后,心灰意冷的他们又重燃了创业梦想。
“有了‘大美同心’平台,今年我们要帮助销售价值两亿元的同心农特产品。”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在同心县挂职的干部郑永璘说,闽宁协作驻同心工作组将推进产业发展和加强深度合作作为落实闽宁协作对口帮扶的主要抓手,充分发挥闽宁协作渠道优势,创新“消费扶贫”帮扶模式,实现同心群众稳定增收致富。(记者 谷刚)
7月29日,在同心县“大美同心”消费扶贫电商平台展销中心,各类包装精美的农特产品摆满展示柜,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商品。谷刚 摄
相关推荐
-
2020/08/04
-
2020/08/02
-
2020/08/04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