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铜峡市民闫师傅在智慧警务室办理临时身份证,他高兴地说:“再也不用来回跑路和排队等候了。”张超 摄
今年以来,青铜峡市公安局坚持以改革强警为牵引,着眼于做精机关、做优警种、做强基层、做实基础的要求,打出了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警务室(站、点)设置和警力编制化管理的警务机制改革“组合拳”,着力推进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不断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战斗力,努力打造青铜峡基层治理样板。
“两队一室”改革增强派出所战斗力
8月4日14时,青铜峡市小坝商城一商铺内9000元现金被盗。接到报警后,城关派出所综合指挥室通过分析研判,及时推送研判指令,仅用2小时就将再次伺机作案的犯罪嫌疑人杨某抓获,成功破获盗窃商铺案件3起。
“能快速侦破一起现行盗窃案件,这都得益于‘两队一室’警务机制的改革。初尝改革甜头的城关派出所所长何炜坦言:“警务机制改革以来,派出所打防管控能力明显提升,警情总量和刑事案件持续下降,民警有了更多精力去做好治安防范和基层基础工作。”
今年以来,青铜峡市公安局根据警力排布和治安特点,着力推行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案件中队负责查处辖区发生的各类行政(治安)案件和因果关系明显、案情简单、无需跨县、市进行侦查的一般刑事案件;社区中队负责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采集基础信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加强行业场所安全管理等工作;综合指挥室负责常态化开展视频巡逻、分析研判和指挥调度,协助侦破案件和开展精准巡防等工作。
1月至10月,各派出所共侦破刑事案件96起,比去年同期上升4%;查处行政案件2606起,比去年同期上升8%,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5%以上;在精准巡防举措持续发力下,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明显下降,峡口、黄河库区、河东、大坝等6个派出所连续保持一个月“零发案”,利民、联丰、谭桥、东方红等10个警务区50个村实现了“零发案”目标。
警务室建设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过去住宿客人登记时忘带身份证,要到派出所开身份证明,赶上下班或晚上总犯难,现在智慧警务室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再也不会因没有身份证而把顾客拒之门外。”提及东街智慧警务室带来的便捷,小坝江海宾馆客房部经理刘芳有着切身感受。
9月3日,青铜峡市首个“无人警局”——城关派出所东街社区智慧警务室建成投入使用,群众可在家门口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出入境签注、交通违章处理、临时身份证办理、出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等多项业务,省去了来回跑路和排队等候的麻烦。
今年以来,青铜峡市统筹考虑辖区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状况、社区警力配备等因素,对原有30个警务区的规划设计进行流程再造,建成智慧警务室1个,迁建标准警务室8个、增设工业园区和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库区湿地警务室等4个警务室,使警务室达到33个。对警务室未辐射到的7个社区、63个行政村建设警务工作站,在全市554个村组全面建设警务联系点。
青铜峡市公安局机关“瘦身”,推进15名警力下沉,招录50名辅警充实到警务室,使派出所民警占总警力达到53.8%,社区民警占派出所总警力的44.3%。同时,依托警务室(站、点)在全市建立起102支1066人的社区警务信息员,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邵岗镇甘城子村党支部书记刘玺国说:“现在我们村有了警务工作站,每个队都有警务联系点,群众再也不用为了领身份证、咨询户籍问题跑20公里的路。”
警力编制化管理提升警务工作效能
在现有警力条件下,如何挖掘内部潜力,实现警务效能最大化?青铜峡市公安局探索推行警力编制化管理,对各派出所管理常住人口、刑事(治安)案件发案、接处警情等各项指标综合分析,科学设置岗位,定人定岗定责。
青铜峡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尹保江介绍:“探索编制化管理,旨在优化警力资源配备,实现警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和利用,最大限度提升警务效能。”
1-10月,青铜峡市刑事发案比去年同期下降19.7%,尤其4月份以后,发案实现“七连降”。破案质效明显提升,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84起,同比上升40%,抓获犯罪嫌疑人36人,冻结止付涉案款项500余万元;侦破盗窃大货车电瓶案、电信诈骗案等系列案件11串140起;共侦破刑事案件546起,比去年同期上升12.81%。
“没想到编制化管理以后,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更高了。”刑侦大队大队长党清清由衷地说:“现在我们做到了人岗相适应,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调动。”(通讯员 张超)
相关推荐
-
2020/11/12
-
2020/11/12
-
2020/11/11
-
2020/11/09
-
2020/11/09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