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外寒风凛冽,棚内温暖如春。
12月25日,在青铜峡市邵岗镇同乐村连栋温室大棚内,红艳艳的草莓、绿莹莹的辣椒,还有即将上市的西红柿格外惹眼,整个棚内红绿相间生机盎然,甚为壮观。
12月25日,农技人员一边了解大棚的保温及作物生长情况,一边给种植户讲解冬季大棚保温措施、光照管理及病虫害预防知识。
“你看这红红的柿子,再有十几天就能上市了。辣椒长势也不错,一天能蹿一截。今年蔬菜价格高,而且还是上门收,根本不愁卖。”同乐村村民秦玉林说。
今年46岁的秦玉林总是乐呵呵的,他穿着非常朴实。没承包温室大棚前,秦玉林靠外出打零工谋生,收入一直不太稳定。如今,他每天在大棚里从早忙到晚,就想着怎么把蔬菜种好。
“大棚的温度一般都控制在30℃,如果中午天气好,室温能达到40℃,我每天在棚里干活都要脱掉棉衣。”秦玉林一边说一边满头大汗地给西红柿打杈掐尖,大棚里到处弥漫着泥土与蔬菜的馨香。
去年10月,村里温室大棚建好后,秦玉林交了4000元承包费,承包了一栋大棚,加上姐姐家的一栋,他一共种植了两座大棚。起初,由于缺乏经验,第一茬两棚只收入了2.8万元。秦玉林并没有因此沮丧,又于今年7月份继续种植西红柿和辣椒。在该市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渐渐地,秦玉林种菜“着了门道”,种出来的西红柿个大汁多、辣椒青翠欲滴……
“技术员教了很多办法,如今我有了经验,一个棚亩产量有信心达到5000斤。按市场价最低2元来算,收入翻番没问题。”秦玉林信心十足地说。
谈起这一年来日光温室的种植变化,秦玉林说:“这些西红柿、辣椒‘吃’的是有机肥,‘住’的是阳光房,‘睡’的是绳吊床,长出来以后清脆可口、鲜嫩多汁,营养丰富。种植大棚只要舍得出力,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大棚经济改变了以往“一麦一棒”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一座座大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把“金钥匙”,走出一条让农民增收、农村变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青铜峡市紧紧围绕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宣传瓜菜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瓜菜种植,狠抓优新技术示范推广,促进该市瓜菜产业迈上新台阶。
“我市今年新建二代节能日光温室1140亩,目前已全部投入生产。同时,一些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保温被新型覆盖保温材料等优新技术在设施温棚上的综合应用率达到70%,在设施大中拱棚上的综合应用率达到50%,保障了瓜菜产业尤其是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明年,我市设施产业将保持比较稳定的发展速度,主要做蔬菜优新品种,在优新技术上做推广和应用,在引进设施瓜菜和绿色产业的方向上发展,增加种植户收入。”该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和农机化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蔡卫国说。(记者 马一萍)
相关推荐
-
2020/12/20
-
2020/12/21
-
2020/12/22
-
2020/12/23
-
2020/12/24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