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做好基层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和群众融为一体,只有做好群众的贴心人,才能解民忧、释民惑,真正了解群众需要什么,亟待解决什么。这不仅考验我们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更是考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党总支部书记丁建华把精准扶贫作为重要的群众工作,谋划一条适合旱天岭村发展的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同心县是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旱天岭村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自然生态脆弱,农业基础薄弱。“没有产业,说脱贫就是个空话。”这是丁建华常说的一句话。为了建立村里的脱贫支柱产业,丁建华和村两委班子经过多方考证,最终确定以养殖业为全村的主导产业。长途跋涉买来的牛病了,丁建华把床搬到牛圈里日夜守护。丁建华把牛产业看做了“命根子”,是因为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他把群众的产业当成自己的事业。丁建华用为群众服务的实干拉近了干群关系,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牛保姆”。
一个地方从贫困到富裕的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动力是战胜贫困的勇气和信心。常年在外打工的建档立卡户丁生林看到许多村里人靠养牛日子开始好过了,他动了心,丁建华给他担保贷款,他开始发展养殖,如今日子也好起来了,他个人也有扩大养殖规模的打算。旱天岭村的变化证明,只有干群同心协力,激发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动力,才能斩断贫困的根子。这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日渐富足,也蕴含着精神层面上的丰盈,意识上的变化。
我们向丁建华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带头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把群众“烦心”“堵心”的问题掌握清楚,真心实意替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以务实的作风不断提升群众的认可度,使自己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本报评论员)
相关推荐
-
2020/10/12
-
2020/10/17
-
2020/10/22
-
2020/10/23
-
2020/10/27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