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近年来,市妇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家庭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日前,市妇联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这一荣誉正是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有力印证。
落地式家庭教育模式遍地开花
“我是一名文字工作者,由于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如今,孩子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我非常焦虑……”2月7日,在吴忠市利通区上桥社区的儿童幸福家园内,一位家长向心理咨询师咨询教育孩子的心得。
“尽管是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我每天都会在线上线下接到很多类似的求助。”吴忠市启心公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马忠涛说,“我发现儿童幸福家园的孩子们受益还是非常多的,亲子观念和心情都得到了有效改善。”
像这样的儿童幸福家园,吴忠市利通区共有33个。此外,我市还打造了阳光骄子社区等12个自治区级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和中华社区等72个市级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引导家庭教育讲师和志愿者与社区结对,开展定点服务,让社区家庭教育工作“活”起来。
家长是儿童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和高尚品德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家长科学教子,培养一支本土化的家庭教育讲师队伍至关重要。从2013年开始,我市大力推广落地式家庭教育模式。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起一支80余人的指导师队伍、150人的高级讲师队伍和1200人的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2014年以来,我市累计开展各类家庭教育讲座2000多场,参与群众30余万人次,为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市妇联发挥妇儿工委办公室协调联系作用,成立吴忠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三位一体”(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发力的体制机制。
树典型 强阵地 弘扬社会正能量
2月7日,在利通区老干部家属楼小区的润德园,家长们结伴参观,并不时地交流经验。该园设有家风家训宣传栏、休闲凉亭等设施和“岳母刺字”“百善孝为先”“母子情”等主题雕塑。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做到“一步一景一知识”,融观赏性、休闲娱乐、展览教育为一体,让家长和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市妇联注重把优良的家风家训理念与主题公园建设相融合,高标准打造沁德园、尚德园、育德园、利宁社区家风馆、瞿靖镇家风家训示范基地等13个家风家训示范基地,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寻找“最美家庭”、评选“文明家庭”、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推荐“吴忠市道德模范”、自治区“百孝之星”……市妇联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先进典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做到孝老爱亲、遵德守礼。截至目前,累计推荐全国“最美家庭”20户、全国“五好家庭”20户、自治区“最美家庭”88户、自治区“五好家庭”20户、吴忠市“最美家庭”744户、自治区“最美孝心少年”3名、自治区“百孝之星”25名。
“人之初,性本善……”在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塔寺小区的儿童幸福家园里,家庭教育志愿者和爱心妈妈正领着孩子们读书。
2020年,我市以5个新建儿童幸福家园为试点,聘请家庭教育志愿者入驻指导,打造了以“家庭教育志愿者+爱心妈妈”为主体的“1+1”志愿服务模式,构建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儿童幸福家园”的“双黄蛋”阵地建设模式,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家住塔寺小区9号楼2单元一楼的学生顾佳几乎每个节假日都会到幸福家园“报到”,她说:“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一起学习,开发了我的脑力,挺开心的。”儿童幸福家园也为家长提供了便利,塔寺小区居民周秀梅说:“平时上班比较忙,周六周天就把孩子放到这里,有人照顾、教育孩子,还安全,挺好。”
网格化的组织机构、梯次型的讲师队伍和点面结合的活动阵地,为吴忠市有效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政府资金支持和各类项目的引入实施,为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注入了活力,使吴忠市家庭教育工作高歌向前。(记者 冯荣 通讯员 杨帅)
相关推荐
-
2021/02/13
-
2021/02/13
-
2021/02/13
-
2021/02/14
-
2021/02/14